居委会计生专干先进事迹材料20XX年任黎明居委会计生专干,从一个对计划生育知之甚少的外行人,到专职从事计生工作,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但她从当上计生专干的第一天起,就下定决心:要为计生工作倾注全部的心血和精力,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在工作过程中,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各种知识,没有多久就对计生业务知识烂熟于心,并顺利地拿到了区人口计生委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这为进一步开展计生工作,打下了基础。黎明居委会总人口1486人,已婚育龄妇女457人。无论是宣传服务,还是入户随访,工作量都相当大。作为一名计生专干,必须了解全居每位育龄群众的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带着各种宣传材料及避孕药具,走家串户,了解群众的需求,向他们宣传计划生育知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她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工作起来也有底了。在工作过程中,她深深地体会到,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不是控制住不违法生育就行了,还要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生育开展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率,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工作中,她时时刻刻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育龄妇女结婚、怀孕、生育到更年期,处处为他们想在前,做在前。定时和村包组干部打听谁家儿子、女儿结婚了,及时获得信息。群众利益无小事,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当群众来办理各项手续时,她都热情服务,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句温馨问候、倒一杯水、让一个座。能一次办的事不让群众跑两次,不能一次办的事,耐心讲解,帮其完善手续,尽快办理,并及时入户讲明结果。真诚的服务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现在乡亲一看到她,总会热情地打招呼。1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是诗人艾青写下的一句诗。在江苏镇江,有一位老人,用几十年的行动践行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他就是赵亚夫,一位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一个长期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用他的实践表达着对土地的一片深情。早春二月,记者驱车在xx市第1页共5页句容农村,一排排楼房展现在眼前。1986年,赵亚夫从日本带回的20棵草莓苗在此扎根,通过草莓致富的农民盖起的楼房,被亲切地称为“草莓楼”。“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是被当地农民传了20多年的一句话。年少立志,帮助农民致富1941年,赵亚夫出生于常州,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但真正让赵亚夫确定志向,并最终扎根农村的是一次少年时期的经历。当时他在医院看到,一个小时内,三位农民均因贫病交加相继离世,这对他内心触动很深。少年时期的赵亚夫从此有了一个志向,就是怎样能够让农民通过种田就能致富。1958年,赵亚夫考入宜兴农学院农学专业,他非常质朴地树立了“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理想。1961年,20岁的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期间在武进、丹阳、宜兴农村蹲点了七年。日本之行,催生三次探索1982年,赵亚夫第一次来到日本。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坡上有果。“那里的气候、地貌和镇江山区类似,我们那里大多荒山秃岭,人家却建得这么美。”巨大的反差让赵亚夫难以平静。从那时起,赵亚夫萌生了一个理想:要让句容茅山老区像日本渥美半岛一样,满山的果树,满坡的蔬菜,满岗的鲜花,满山的财富。此时的赵亚夫已经40岁了,他从学日语开始,不分昼夜地钻研学习草莓、无花果、葡萄栽培技术。走出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他清醒地认识到,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致富只有靠科技、靠高效农业。第二年回国,很多人都带家电,他则带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的农业科技书籍。就是从这20棵草莓苗开始,他率领农科人员与农民兄弟们一道开始了艰苦的探索。赵亚夫的第一次探索,就是高效农业。他要利用20棵草莓苗作为火种,在茅山老区燃起农民致富的热情。他手把手地教农民种草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他感觉到一户一户地教太慢,就建起了上千亩的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在里面学习、实践,很快,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句容成了全国草莓之乡,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