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新农村建设思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空白是一个普遍现象。要办公共事业,要么借助“一事一议”伸手向农民筹款,要么等着上级支持。最近,我们到众兴镇龙门居委会调查,却是另番情景,所见所闻让人耳目一新。农村的可喜变化,让龙门人多年憧憬正在变为现实。——投资150万元建设的行政、教育、文化活动中心,村庄硬化路面已全面完成;——**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200多元。村庄小楼林立,电话、电视、自来水全面普及。私家车、互联网陆续入户;——林木(绿化)覆盖面65%,沼气使用户70%,太阳能使用户55%,成为XX省生态示范村。2001年,城厢镇将先进典型司李村与干部轮番上阵、集体负债累累的龙门村合并。**年划为众兴镇建立龙门居委会。辖区3900口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无特殊资源利用。五年时间能创造如此可观业绩,他们的成功举措在哪。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对面上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一、靠集体经济支撑公共事业发展该村利用废黄河堆的粘土于十几年前办了两个砖瓦厂。几年前的产权制度改革,他们不是一哄而起全部卖光,而是根据企业运行状况,一个实行集体经营,一个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发包。几年来运行一直很好,仍为村集体支柱企业。尤其是集体经营的砖瓦厂,由于用人管理到位,每年为集体多创收20万元以上。在此基础上,近几年又通过筑巢引凤,招引上海、无锡老板来村兴办企业。引凤还巢,让本地能人租赁集体资产创办二、三产业。加上集体水面承包经营,采取不同机制滚动发展成6个集体摊子,每年集体净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几年来不等上面支持,不筹农民一分钱,用集体收入盖起了300平方的村办公楼,分布着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娱乐室、卫生室。新建了1200平方的小学教学楼,添置15台电脑等设备,学生免费上学。解决了村内外500名学生上学难第1页共3页问题。几年分步实施,铺设了村庄硬化道路5.5公里,为农田基本建设配套大小桥梁38座、涵洞50多座、总投资40多万元,还为全村农民交了医疗保险等,使全村公共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党支部多予不取的施政行为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二、把外输内转作为民生之路。龙门人多地少。现实让他们悟出了没有农业不能生存,单靠农业难以富裕的道理。因而大批青年走上了外出打工挣钱的路子。几年前,最多外出务工人员近千人。然而,家中尚有千人难以走出去。干部们意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外输走不完,必须走内转之路。他们通过老厂扩规模,招商引资新办企业,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引导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围绕工业拓宽三产,提升村级市场等,先后新办了7个集体和民营企业,成立两个运输队,将走不出去的富余劳力一批一批安排到二、三产业就业,实行农忙务农,闲时务工。现在全村在本地就业人数已达1000多人。加之有专长的种、养业大户,全村富余劳力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世代种田人已把工资收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体。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近乎一般村的两倍以上,农民的衣食住行也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档次。三、新农村建设从治理环境入手龙门是全县首批小康村之一。小康村目标实现后,如何向富裕村、现代化新农村进发,支部一班人既不等待,也不盲从,他们从基础工作抓起。除了紧紧抓住经济这根主轴外,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是解决村庄道路,现已基本解决自然村庄的硬化路面;二是建设生态村。河道护堤林,村庄绿化林,全村绿化覆盖面65%。运用上级补助、集体补贴、农户补充办法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目前,自来水已普及、沼气使用户达70%,太阳能使用户达55%,去年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村验收。三是发动民力新挖、清理排水沟,使小沟入中沟,中沟入高松河,解决村庄小沟藏污纳垢现象。四是新建垃圾池。集体出资按村庄建好垃圾池,规范居民按地点倒送,安排专人清理。五是定期打扫卫生。现已实现村容整洁的初步目标。目前,该村正根据自然村庄分布实际,农民意愿,民力条件,作好村庄改造规划,待审批后再第2页共3页分步实施。四、建立领导班子长期行为机制。“天下第一村”老书记吴仁宝干了48年村书记,回首以往他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