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评论(0)1教材分析本课位于第三单元第一框,共设三目,主要围绕“联系”这个关键词展开。着重从世界观角度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为下一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奠定基础。评论(0)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评论(0)3学情分析1.知识起点: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世界是什么的唯物论知识,但是对于世界是怎么样的辩证法知识知之甚少。虽然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思考,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的知识。2.认知特征: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感性思维和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3.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高一的训练,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评论(0)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2.教学难点: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把握联系多样性的现实意义。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评论(0)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案”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关于我国垃圾再利用遇到的困难的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并要求在课上进行小组成果展示。评论(0)活动2【导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辩证法的第一块知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设计意图:本课内容较多,因此选择单刀直入的导入方式,节省时间,直切主题)评论(0)活动3【练习】检查自学成果,落实联系普遍性教师设疑:今天是4月22号,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地球日。下面让我们先通过一段简短的文字来了解世界地球日。幻灯片展示:4.22是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保护地球迫在眉睫!(设计意图:从今天的日期开始,第一显得自然,第二,学生们基本都不知道今天的节日,又能激起学习兴趣。)教师设疑:阅读完毕后给材料加四个题肢,检查大家自主学习的效果。题肢:这反映了()①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③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④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A.B.C.D.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①②③④教师追问1:选项1中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回答预设:因为人类过度的开发自然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教师总结: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破坏了自然,而自然也反过来报复了人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也存在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可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普遍性。教师追问2:选项3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辨析。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家冰箱里的鸡蛋和美国山上的一块石头有没有联系?怎样发生联系?(学生回答预设:学生有可能会创设各种条件将鸡蛋和石头联系起来。)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