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VIP免费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_第1页
1/63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_第2页
2/63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_第3页
3/63
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条件与进程考点一知识整合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QQ:1476360113对外开放的前沿1980年以前工业基础较薄弱工业主要在广州现在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之一仅次于长三角的城市密集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内因良好的区位: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979主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条件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国内需求庞大,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背景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部门制衣、制鞋、玩具、电子组装条件工业实力大增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支撑进一步发展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部门电子工业1990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城镇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解题探究1.右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题组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A.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解析答案2.(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题组二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由图1可直观看出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解析答案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图2可看出苏南地区城镇化起点高、速度快、水平高的特点。解析答案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能带动苏北地区发展。解析答案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解析答案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苏南地区____苏中地区___苏北地区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及问题,很易作答。解析答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3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7)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