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大象救兔子执教:高菲活动目标:1.能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态,展开合理想象。2.在符号标记的提示下增加角色对话,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内容。3.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同伴分享。活动准备:1.三张背景图:第一张:老虎躲在大树后面,三只奔跑的兔子;第二张:大象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桥,三只兔子分别站立;第三张:大象用鼻子喷老虎,三只兔子拍手笑。2.符号标记(对话框、思考、放大镜)多个。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推测1.教师出示第一张、第三张背景图。教师:这是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预设目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表情、动态,展开合理的想象。)2.教师揭开遮挡“老虎”的小图。教师:一只凶恶的老虎在追小兔子,结果会怎样?猜猜看,兔子是怎样逃离虎口的?谁救了兔子?怎样救的?(预设目标:引导幼儿能根据部分情节猜想故事的发展,鼓励孩子们大胆讲述。)3.教师出示第二张背景图。教师请幼儿讲述大象救小图的事情。(预设目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孩子们大胆讲述。)4.教师:老虎追到了河边,大象怎样对付老虎的?幼儿猜测讲述以后,教师揭开遮挡“大象用水喷老虎”的小图,引导幼儿完整讲述。(预设目标:初步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片段。)二、引导幼儿尝试完整讲述故事1.幼儿自由讲述大象救兔子的事情。2.邀请一名幼儿集体中讲述故事。(预设目标:引导幼儿大胆讲述,与同伴分享故事。)三、出示“对话框”符号标记,引导幼儿再次讲述1.教师在第一张背景图小兔子旁边放一个“对话框”。提问:老虎追赶兔子兔子会喊什么?(提醒说话的语气,幼儿分角色练习)2.教师在第三张背景图小动物旁边放一个“对话框”。提问:老虎会说什么大象会说什么?小兔子又会说什么?(预设目标:引导幼儿增加角色对话,展开想象。)3.教师:现在大家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把小动物的话全部讲到故事里。4.邀请一名幼儿集体中讲述故事,教师进行小结。(预设目标:引导幼儿大胆、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四、出示“放大镜”、“思考”符号标记,引导幼儿再次讲述1.教师在第一张背景图老虎旁边放一个“放大镜”。提问:仔细看看这只老虎,他的眼睛怎么样?嘴巴和牙齿呢?教师在第一张背景图老虎旁边放一个“思考”。提问:老虎看到兔子,心里会怎么想?(预设目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表情,展开想象。)2.教师在第三张背景图老虎旁边放一个“放大镜”。提问:刚才还很得意的老虎,现在怎么样?教师在第三张背景图老虎旁边放一个“思考”。提问:老虎现在心里怎么想?3.教师:现在大家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把用放大镜看到的和老虎心里想的也讲到故事里。(预设目标: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的内容、情节和对话)4.邀请一名幼儿集体中讲述故事,教师进行小结。五、给故事起名字活动反思:《指南》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此,我选择了看图讲述活动《大象救兔子》;活动中,我通过先出示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启发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看图讲述中,我根据故事的情节出示图片,先让孩子对画面有感性认识,运用描述性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描述画面中的地点、角色、动态,让孩子们对画面作出初步、基本的理解,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来展开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然后,利用对话框和放大镜的标记,增加情节对话,如“老虎追赶兔子,兔子会说什么?”、“老虎的表情是怎样的?”等,对画面外在内容进行推想、分析和判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孩子参与机会多、讲述顾虑少;从而孩子的讲述就有头有尾,有情节有过程,孩子说话也逐渐做到了言之有序。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要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要努力捕捉和肯定幼儿语言的闪光点。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