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渔歌子教学设计 (2)VIP免费

渔歌子教学设计 (2)_第1页
1/2
渔歌子教学设计 (2)_第2页
2/2
渔歌子教学目标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这首词。3、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会用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平志和的情操。4、拓展阅读《和答弟志和渔夫歌》,逐步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对其中的内容,大家耳熟吗?(播放如梦令)2、通过昨天对《如梦令》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接着学另一首《渔歌子》。板书渔歌子和如梦令一样,渔歌子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满江红声声慢清平乐)过渡:通常情况下,古人用词牌名表示词的节奏和旋律,然而也有一些词牌名还能表示词的内容,读了这个词牌名,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渔歌子》这个词牌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渔夫们在捕鱼时唱的歌,有此可见,这渔夫的心情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愉悦的)(板书愉悦)是什么原因让此人心情这么愉快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词。二、读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请求读准每个字音。2、出示易读错的字、词,指名学生领读。3、在这些字、词中,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4、学会了这些词,相信你肯定有勇气来把词读给大家听。过渡:刚才我们已经能把词读准、读流畅了。可那还远远不够。词在古代是用来唱的,我们应该注意停顿,读出一种抑扬顿挫音乐美。下面请同学试着用斜杠来给词划分节奏,然后再读一读。5、指名学生读(适时点评)6、齐读《渔歌子》三、赏诗过渡:作者张志和不仅是一位词人,他还是一位画家,他把他的绘画技巧都融进了他的词里,那在这首词里,他都画了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把他在词中所蕴藏的画面通过我们的手画出来呢?1、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来画好这幅画,老师先画西塞山,你们觉得我应该用什么颜色的笔来画山呢?除了山,还要画先什么呢?2、请不同的同学上黑板画其他的景物。3、在大家的合作下,一幅江南春景图已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美景图描述给大家听听呢?4、刚才这两位同学介绍了他们眼中的美景,那你还能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呢?5、此时此刻,若你就是张志和,面对此情此景,你将怎样来吟诵这首词呢?(大家先练一练,你可以选择诵,也可以编成歌来唱。)四、悟词过渡:刚才我们大家吟诵的都很动情,杭老师也想诵一诵。(故意读成必须归)1、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如果你是张志和,你同意我改吗?为什么?(板书:陶醉在田园美景中)2、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张志和,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忘记回家,于是针对弟弟的这首《渔歌子》,也作了一首词劝弟弟回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3、请大家轻声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4、太湖水,洞庭山虽然很美,可也有狂风浪起的时候,所以哥哥急切盼弟弟回家。下面我们一起来和一和诗。师:读整首《和答弟志和渔夫歌》生:读整首《渔歌子》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需归师:弟弟呀,你为何不归呀?生:(学生自由说)5、哥哥劝弟弟回家,那这里的归仅仅是指回家吗?还指什么?6、让我们一起来看张志和的简介(归,是指不想回朝廷,这是一种淡薄名利的情操。)7、课前,老师查了相关资料,说张志和在钓鱼时,也不放鱼饵。我们知道姜太公钓鱼是钓周文王。而张志和在钓鱼时,不钓鱼、也不钓官,那他在钓什么呢?(悠闲自得的生活)8、那我们也带这份悠闲、轻松来听听我们现代人唱得这首渔歌子。大家也可以跟着唱一唱。9、听着这优美的歌声,我们来完成课堂作业。(默写渔歌子,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渔歌子教学设计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