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公路》教学案例与反思张培亮一、教学内容分析《盘山公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北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路》中的一课,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己探究和教师的点拨,认识盘山公路的特点,了解斜面的作用,知道坡度的大小与省力的关系,以及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虽然学生在生活、生产中大都见过斜面,但是不一定去研究它,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是本节教学的价值所在,根据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本着以教材为线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我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力求做到步步为营,以增强学生探究的实效性。二、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能省力,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有关。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知道考虑问题要周全、严密,通过搜集分析,交流实验数据,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木板、木块、带环小木块、实验记录单等;演示实验材料:测力计、木板、木块、带环小木块、自制镙丝钉、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情境创设引入话题师:(课件出示)从山下到山上修建的公路是什么样子的?生:有直的、也有弯的师:在什么情况下是直的,什么情况下是弯的生:坡不陡时是直的生:坡陡时公路是在山间绕来绕去师:对,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公路叫盘山公路。那么为什么坡陡时要修建成这样的公路?生:路远一些生:这样路平一些好走……师:(课件演示)工人叔叔往车上搬重物时,为什么常常斜搭一块木板,沿木块把重物推上去或拉上去?生:这样轻松一些。生:这样省力。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过一会)猜的。师:(课件显示)像这样斜搭的木板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人们把它叫做斜面,斜面到底能不能省力呢?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斜面的知识。[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斜面的己有认知,引出研究话题。]2、探究斜面的作用师: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出示一块木块、一块木板操作演示),这样就搭成了斜面,(出示带环的小块)这是带环的小木块,我们把它当成重物,这里还有一个测力计,会用吗?(生:会)给你们这些材料,你们想怎样做实验呢?(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师:各小级讨论得很热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生上台演示)。师:请他们一边说一边做给大家看,其它同学听一听,看一看他们怎么做实验,想一想有什么需要补充的?生:(拿起测力计),在实验中要注意把测力归零,然后搭好斜面,将一个带环木块挂在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在斜面上拉和直接拉起来的力,并进行对比。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还有补充的吗?生:测力计在斜面的上拉东西,要与斜面平行。生:拉木块的时候不可以拉一下,停一下,不然测不准。生:而且拉的速度要均匀生:在往上拉的时候要边拉边看,不能拉完再提起来看生:测量直接拉起来所用的力时,要平视读测力计。……师:同学们提的这些建议都很价值,大家都是把直接拉重物用的力和在斜面上拉重物用的力进行比较。你们可以拿出自己随身带的物品,测一测,并完成实验记录单,在实验过程中,这几点需要特别注意。(课件出示:指针归0、匀速、及时记录)(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及时肯定规范的操作,提醒学生要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师:大家都做完实验要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师:大家都做完实验了,收拾好材料,我们来看一看实验结果吧,请小组代表带着实验记录单到台前来。生:(读实验记录单)木块,直接提升的力是0.5N,斜面上用的力是0.02N,我们还测了手表,直接提升的力是0.25N,斜面上用的力0.08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斜面能省力。(另一小组上台演示)师:其他小组不一样的发现吗?(生:没有)师:通过研究,我们都发现,斜面能省力。(板书:斜面能省力)[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实验、观察、搜集数据、进行解释与交流等活动,他们通过动手动脑,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除了让学生测量统一准备的材料——木块,我还让学生测一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