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颁发“蓄电池运行规程”的通知(62)水电技字第21号为了提高电力工业系统中各发电厂、变电所的蓄电池的维护运行水平,我部根据各单位对蓄电池设备的运行经验,对前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在1954年10月5日颁发的“蓄电池运行规程”。本规程在1961年10月曾以草案形式印发各电业单位征求意见,以后又根据各单位对草案所反映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在今年1月又召开了审查会议,现已审订完毕,正式颁发实行。本规程颁发后,前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颁发的“蓄电池运行和检修典型规程(试行本)”即行作废。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希随时径告本部技术委员会。第1条本规程的基本目的是:1.保证发电厂、变电所蓄电池设备(包括充电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延长其使用年限;2.保证发电厂、变电所直流母线经常保持合格的电压和蓄电池的放电容量;3.保证蓄电池运行维护人员的安全。第2条发电厂、变电所蓄电池和充电设备的维护人员、发电厂主控制室的电气值班人员和局、厂科室(或工区),分场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均须熟悉和贯彻执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以完成第1条所述的目的。第3条本规程适用于各发电厂和变电所使用的固定式铅蓄电池(酸性蓄电池)及其充电设备。第4条固定式的蓄电池组应安装在专用的蓄电池室内,电压为24~48伏的蓄电池组可以安装在通风的柜子内。酸性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不得设置在同一室内。第5条蓄电池室的入口应有一小套间,套间的门都向外开。第6条蓄电池室附近应有存放硫酸、隔板及为调制电解液用的备品的专用房间(或利用套间)。第7条蓄电池室的墙壁、天花板、门、窗框、通风罩、通风管道内侧、金属结构、支架及其他部分皆应涂以防酸漆。蓄电池室的地面应耐酸(用磁礴、沥青或其他耐酸材料均可)。第8条蓄电池室的窗户上应安装毛玻璃或涂有带色油漆的玻璃,以免阳光直射在电池上。第9条蓄电池室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并至少应有一灯接在事故照明母线上。开关插座及保险器应装置于蓄电室外,照明线应用耐酸的绝缘导线。第10条蓄电池室应安设抽风机,其空气的需要量可由于式决定:V=0.07×I充电×n立方米/小时式中:I充电--最大充电电流;n--蓄电池组的电池个数。要同时自室内上部和下部抽气,如果棚顶被大梁分成数个格子,则每个格子的气体都要能被抽出。第11条通风系统应有独立的排气管,不可将通风道引至烟道中或导入建筑物总通风系统中,进风口应装设空气过滤设备。第12条蓄电池室的取暖设备应装设在蓄电池室外,经风道向室内送入热风。在室内只允许安装无接缝的或者捍接的并且无汽水门的暖气设备。如果采用电炉时,应采取措施对产生火花部分加以密闭,并在充电时停用。取暖设备与蓄电池的距离不应小于750毫米。第13条蓄电池室附近应有上下水道。蓄电池室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以便于排水第14条蓄电池室应经常保持适当的温度(10~30℃),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在没有取暖设备地区,如在设计蓄电池容量时,已考虑了允许的降低容量。则最低温度可以低于+10℃,但不得低于0℃。第15条为了便于运行人员通行,蓄电池室内应有走道,若在走道两侧均装有蓄电池时,则走道宽度应在1米以上,若只一侧装有蓄电池时,则走道宽度应在0.8米以上。蓄电池导电部分间的距离,当其二部分间的正常电压(非充电时)超过65伏但不大于250伏时,不应小于0.8米,电压超过250伏时,则不应小于1米。第16条相邻裸导线间(指由蓄电池引出的母线),以及导线与建筑物或与其他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毫米。母线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米。绝缘子、绝缘子附属品及母线连接器等,无论在电气上和机械上,都应能耐住酸蒸气的长期侵蚀。裸导线在支持瓶上固定时绑线应采用铜线(铜裸导线时)或镀锌铁线(铁裸导线时)。裸导线的支架不需要接地。第17条蓄电池室应经常保持清洁。第18条蓄电池室应备有下列仪表、用具、备品和资料;1.仪表:测量电解液比重用的比重表、测量电解液温度用的温度表测量蓄电池电压用的直流电压表(0~3伏)2.用具:充注电解液的玻璃缸和漏斗3.备品:手电筒、备用的蓄电池缸、隔离板和隔离棒、保存隔离板的器具比重为1.18的硫酸溶液、蒸馏水、盖蓄电池用的玻璃盖4.资料:蓄电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