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课堂更高效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我们如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数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高效?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被激起,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中“有意思”、“有故事”、“有成功”。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2)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的有效性。三、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我觉得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方法和能力。我们应注重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先想再做”,思考在前,动手在后。同时让孩子把活动转化为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读题审题和探究能力。四、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能够在课堂上留给孩子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让孩子解决了问题,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构建高效课堂”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教学理念,更多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而这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