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畅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学习古仁人坦然面对得失成败,寄情山水的情怀。过程与方法:1.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以文人与山水的关系导入中国的文人似乎与山水、自然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好像永远无法割断的情愫。人生得意时,他们走向自然,向山山水水一花一草笑谈自己心中的万丈豪情;仕途失意时,他们退隐江湖,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多情文人与美丽山水结合的结果就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景以人名,人以景传。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地位,今天,我们随他走进小石潭,去感受作者文中的景,心中的情。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认知情况。2.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三、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文言要力求做到三会:会诵读、会翻译、会品析。四、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诵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语速、停顿);读出感情(文字背后作者跳动的心)。2.看视频,听朗读。3.给画线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悄怆幽邃4.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教师巡视)5.个读展示,老师及时点评指导。五、再读课文,合作翻译(一)教给翻译原则和方法。翻译原则:准确、流畅、简洁;翻译方法:1.借助课文注解,把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二)学生合作翻译。(三)检测重点句子的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六、细读文本,美点寻踪请自选下面的话题,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自己的见解。1.小石潭的“小”。2.小石潭的“石”。3.小石潭的“潭”。4.小石潭的“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5.作者精妙的表达技巧。(文章中的“色与光”,“镜头与画面”,“对比与烘托”,“扬与抑”,“整句与散句”……)七、迁移经验,对话作者归纳学过的写景文言文,说说你最欣赏哪位作者的性格?并以他为例安慰鼓励柳宗元。1.《与朱元思书》2.《答谢中书书》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记承天寺夜游》八、及时巩固,对话作者整理课上发言,细想拓展,与柳宗元对话: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开头与作者对话,劝解他直面挫折。写300字以上的小短文。板书:小石潭记柳宗元小——全石以为底石——奇潭——水清、树密、鱼多记——叙述、描写、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