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的教学解决策略【温故知新】(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有什么特点?(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3)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拓展延伸】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是怎样的?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思考交流】结合上述问题开展学习合作小组的讨论,复习相关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小组探究】结合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并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和探究:(1)为什么元素周期系中的周期不是单调的?试用构造原理加以解释。(2)将元素周期表分成s区、p区、d区、f区和ds区的依据是什么?(3)元素周期表中的区与族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总结评价】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1)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2)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三者间的关系。【温故知新】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拓展延伸】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是否也呈现周期性变化?【问题解决】(1)指导学生分析教科书中的图1-20,找出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了解电离能的概念,理解“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要点。通过教科书中图1-21列举的Li~Ne、Na~Ar第一电离能数值,找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关系,以及元素第一电离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3)根据教科书中的图1-23,找出元素电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以及元素的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小组交流】通过上述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互补,得出规律或结论。【总结评价】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总结利用数据和图表探索规律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