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有效的高中作文教学体系高中语文黄XX[内容提要]: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应当突破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从作文教学过程、作文形式及作文计改几方面入手,建立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可以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关键词]:作文教学模式作文形式据2007年中国教育报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资料表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喜欢作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原因,则是作文教学本身陷在应试教学的怪圈里,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呢?我认为应该打破现存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形式及评改方式。一、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僵化1.作文教学与课堂阅读教学脱节迫于应试的需要,我们目前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作文课上,教师才把题目和要求摆出来,学生面对陌生的写作对象,不知从何着手;脑中空空,只好搜肠刮肚胡编滥造或照搬照抄作文书应付差事。教师并不注重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写作手法。这种与阅读教学相分离的作文教学过程也违背了“积累客观现实体验—一整理思维—一语言文字表达”这一训练学生的规律,势必达不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2.作文形式单一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学生必须有感而发,有事而写,有创作欲望和激情,才能写出真切优美的好文章。但目前的作文方式一般只限于配合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总体教标设计作文训练,选取作文体裁及题目。长期运用这种单作文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及个性要求,把作文变成了教师控制下机械的应试技能训练,学生自然会对作文反感,毫无创作兴趣、创作激情。3.作文批改中教师唱独角戏长期以来,负责任的语文教师都是坚持全批全改作文,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够一一指出,精批细改。但学生面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过多的只看重分数,少有人能仔细分析教师的批改内容并认识到缺点,修改自己的文章。并且,长期单一的教师讲评作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修改欲望。往往是次次作文都流于形式,改与不改一个样,学生收效甚微,教师的精心改也毫无作用。另外,有的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后很久才进行讲评,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早已模糊,讲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必须从作文教学过程、作文形式及作文计改几方面入手,突破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建立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二、建立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1.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不喜听来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当一把抓。”这句1话正确阐述了“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可见作文教学应与“听说读写”结合,贯穿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始终。阅读教材(课本)涉及各类文体,这些名篇佳作无论从思想内容、行文结构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可作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例。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每篇课文突出的写作特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具体的感性材料中把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点。教师还可以进行单元比较阅读,让学生思考同一文体不同的写作手法,使之掌握多种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处理不同文体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材料详略的关系等问题,得心应手地写作。2.创设多样的作文形式。除了作文课之外,笔者认为在作文方式上可适当采用口头作文,课前即兴演讲及课外练笔等方式,多角度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及水平。(1)口头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一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可见,从提高学生写作素质角度来说,口头作文不容忽视。另外,口头作文需要的时间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这会对训练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带来成效。例如,笔者在教授散文《风景谈》时,就在分析究课文写作手法后安排口头作文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描写六幅画面的手法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