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与诚信同行第三框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诚实在不同场合诚实有不同的表现,知道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诚信必须严守国家机密。2.懂得诚实问题的复杂性,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教学重点、难点】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并不意味着要公开自己的全部秘密正确区分“善意的谎言”与不诚信的本质区别。【教学过方法】合作探究、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萍萍与小唐是好朋友,一天小唐与班上的同学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的年轻人走过来向他们打听萍萍家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其他同学都摇头说不知道,并都指向小唐说她是萍萍的好朋友,小唐确实知道,但他该不该说呢?点拨:做到诚信,不违背道德,是需要智慧的。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并不是不分场合,不看情况的,机械地说老实话。不等于不讲技巧不讲艺术,有什么说什么。二、新授1.情境探究:妈妈和女儿阅读材料,探究下面的两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想一想:应怎样看待妈妈的这一做法?说一说:作为女儿应该怎么做?2.说一说: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说明——(1)什么叫隐私?(2)什么叫隐私权?3.举一举:列举生活中侵犯他人隐私的事例,并简述其危害及其后果。点拨:第一,停止侵害。就是当加害人正在实施侵害的时候,受害人可以依法请求停止侵害。第二,赔礼道歉。也就是加害人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受害人进行道歉,取得谅解。第三,赔偿损失。这里面的赔偿损失主要指的是非财产损害赔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精神损害赔偿。过渡:个人有个人的隐私,国家有国家的机密。我们既不能以诚实为借口侵犯他人隐私,更不能打着做诚实人、说老实话的招牌,说出国家机密。4.交流展示:“严守国家机密”《环球时报》7.13报道澳洲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中澳铁矿石谈判澳方核心成员胡士泰因窃取中方谈判关键机密被中国批捕。想一想:澳籍华人胡士泰为什么能够盗得我国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机密?5.体验探究·关注生活倾听故事:一位成功人士的讲座引起人们如雷的掌声。会后,一名记者忍不住问道:“先生——恕我冒昧——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身体缺陷的?”“身体缺陷?你说这里吗?”成功人士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在那里有一道长长的刺目的疤痕,“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这不是缺陷,而是天使的光环。”“一直到刚上学的时候,我还没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小孩有什么不同。有一次我和新同桌打架,我打赢了,但随后在精神上输给了他。他哭着骂:‘小疤子,可怕的残废人。’我忽然意识到了周围同学异样的目光,哭着跑回家,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很镇定地说:‘你从一出生就这样,这是天使的光环,会带给你一生的幸运。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天使的光环。’”“从此以后我知道它是天使的光环,而我是与众不同的幸运儿。”成功人士欣喜地说,“事实证明,果然如此。”回答问题:(1)故事中的妈妈为什么要“说谎”?(2)听完这个故事,你是怎样看待诚实与谎言的?6.讲一讲:讲述日常生活中不能说真话的实际事例,简析行为的积极效果。7.辩一辩:围绕“‘善意的谎言’出于善良的愿望,必将结出甜美的果实。”进行擂台正反对抗辩论——正方:“善意的谎言”,必将结出甜美的果实。反方:“善意的谎言”,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点拨:有时能使人们的感情变得更融洽,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不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有时会造成不良结果。“善意的谎言”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用的,比如对法律不适用,有的时候用了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不能滥用“善意的谎言”。三、课堂总结请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