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年以来,XX县区组织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不断提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永葆党员先进性这一核心,重点推进“4321”人才工程、“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两大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我县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湖南日报》、新华社内参、《共产党人》、郴州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市、省、中央主流媒体曾先后作了宣传推介,全国共有37个县市来人来电“取经”。在此,我想以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的身份谈谈自己主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体会。一、激发党员党性意识,关键在于创新党员管理模式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进性弱化,同时广大党员又渴求一种全新认同感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党员管理模式,在全县全面推行党员星级评定考核管理,把评价标准交给群众、把身份亮给群众,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由封闭向开放转型。基本做法是:一是严格标准,量化打分。将不同领域党员(农村党员、机关企事业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考核的内容归纳为“五颗星”。其中,思想道德星、遵纪守法星、社会公益星为公共星、基本星;农村党员另含学用科技星、双带致富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另含合法经营星、监督维权星,机关党员另含岗位能手星、服务群众星。星级评定实行财税、计生、综治三个一票否决制。二是严格程序,层层把关。县委组织部编写下发了《XX县区星级党员及星级党支部评定资料》等一整套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党员星级评议活动中的“三评一公示”,即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代表评、公示四个环节。最后报党委审批、县委组织部备案。*年全县评选出五星级党员近3000名。三是严格教育,动态管理。党员星级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不搞一评定终身,对评选出来的五星级党员,县委统一授牌,对一星级和无星级党员给予相应组织处置,并实行帮教责任制,做到第1页共4页“无情”处置,“有情”帮教。去年共处置一星级和无星级党员186人,其中警告、严重警告107人,留党察看73人,开除党籍6人。据初步统计,今年开展星级评议以来,全县增星党员1600余人,降星党员170余人。今年我县还出台了《XX县区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办法》,共处置一星级和无星级党员173人。“党员表现怎么样,数数星星就知道”,党员星级评定树起了党员““荣誉牌””、点击了党员“兴奋点”、带动了发展“新局面”,“牌子一挂,责任重大;身份一亮,做出榜样”成了广大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党员们争“星”恐后,在全县上下兴起争先创优的滚滚洪流,促进了社会稳定、村风民风好转、干群关系改善、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过去困扰基层干部的计划生育、税费上缴等难题迎刃而解。二、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重点在于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机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走质量建党、兴党、强党之路,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由于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原因,党员教育培训方面仍存在观念陈旧、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等问题,教育培训不分老少及行业“一刀切”、“一锅煮”、“一般粗”,教育手段仍是“一张嘴”、“一块板”、“一张报”阶段,教育培训的落后成为提升党员素质的“瓶颈”。针对此现状,我们积极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变你听我讲、我说你做为“开放式”“互动式”“自助式”教育培训。一是整合资源,创办了流动党校、老年党校、农村经济能人讲演团。去年,组建了一支由政策、法律、经济、卫生、农业实用技术等41位专家、教师组成的“流动党校”讲师团及11名农村经济能人组成的“经济能人讲演团”,定期或不定期给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党员进行党建理论、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着眼于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训中的作用,依托我县近几年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深入田间地头,让农民党员“吃点菜”,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创办了老年党校,让离退休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更好地发挥余热。二是开拓眼界,实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