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人大对外交往新局面十届全国人大任期五年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我国外交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与外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广泛开展与各国议会和议员的友好交往,积极参与议会多边事务,对外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更加务实,作用日益凸显,为增进国家间政治互信,加深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了应有贡献。人大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的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立法机构的交往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大对外交往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全国人大对外交往,代表我国国家利益,直接表达人民意愿,阐述中国人民对于国际局势和一些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展示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了解各国主流民意,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加强做各国议会和议员的工作,成为我对外工作的一项重点。人大对外交往,可以直接与各国议会沟通,当面与各国议员交流,有力地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广泛尊重,取得其他渠道和方式难以实现的效果。人大对外交往对象广泛、领域广阔,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人大对外交往,既做外国议会和议员的工作,也做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工作,具有综合优势;既有立法交流,又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容广阔;既做外国议会高层领导和主要议员的工作,又面向广大议员,影响广泛;既与执政党议员交流,也开展与在野党议员的交流,立足长远。特别是近年来,各国年轻议员渴望了解中国,希望加强与全国人大的交往,与全国人大代表第1页共6页的对话与交流。我们在继续加强与资深政治家交流的同时,更多地邀请各国年轻议员访华,增加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国对华友好力量不断增长。人大对外交往形式多样、方式灵活,为国家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人大对外交往,既开展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又有议员、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办事机构、助手和地方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交流体系;既有义正辞严的交锋和交涉,又有润物细无声式的工作和交流,可以潜移默化;既有日常的工作交流与磋商,又注重个人感情的积累,能够深入人心;既有正式会见会谈,又有研讨会、文体比赛等活动,做到不拘形式;既可以“走出去”,向各国议会和政治家介绍中国,又可以“请进来”,让更多议员亲自感受中国的发展和国情,了解一个客观的中国。特别是近年来,来华访问的美国议员及助手、欧洲议会议员越来越多,客观评价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中欧关系发展的议员越来越多。百闻不如一见。议员们普遍反映,在西方媒体看到听到的与在中国亲自见到的大不一样。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在访华后说:“此次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真实的中国,是消除误解、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在对外交往中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吴邦国委员长说过。人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工作都是法定的,一定要做好,不做就是失职,同时必须增强工作实效。这里的关键就是,人大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大开展对外交往工作,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在促进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上,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加以推进,更好地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为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大自身工作服务。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是人民的第2页共6页最高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人大对外交往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