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促进技能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与探索内容摘要:结合技能竞赛和技能教学工作,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改革,符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方法改革、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三个方面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竞赛课程改革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不断重视,社会也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江苏省围绕“做优、做强、做特”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技能大赛的推进力度和组织程度,正在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基本制度,目前基本做到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学校、覆盖所有学生、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专业教师,形成了“校校有比赛,人人能参与”的局面。各职业学校纷纷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作为推动强化实践教学的举措。举办技能大赛能使学校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实践性教学,创新培养模式,激励职业学校学生学技成才。我从事了多年的技能竞赛辅导、技能教学工作,同时也参加过教师技能竞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谈谈技能竞赛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一、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改革,符合企业和行业的需求通过对各技能竞赛的分析,发现它是感应社会需求、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风向标”。很多项目的考题都来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实际,比赛体现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要求。这对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教材的选择起到导向作用。针对技能竞赛的项目,结合和分析了市场需求的情况把计算机专业细分成了三个方向:网络技术方向、信息应用方向、广告设计及动漫方向;力求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对计算机的某个领域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向明确。课程设置应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课程设置应以培训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职业活动应以学习者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但课程设置还应有阶段的相对稳定,不能无规律地任意拼凑,应根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进程对各类知识技能的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并保证组合后的各类课程具有科学合理的比例结构及内在逻辑性。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既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又要符合教育规律和体现职教特色;既要提高学生的就业应岗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跨岗、跨职业和创业能力;既要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需求,又要为学生继续深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通过对人才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分析以及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的课程模式,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形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而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是当前阻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针对专业特点,我们学校大胆进行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实行模块教学,强化深化专业技能,积极探索“以活动和竞赛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促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路子。我们根据竞赛项目,开发技能训练项目教材。例如动画制作这门课,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只要按照要求把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没有体现综合应用。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我们发现差距,找出问题,结合竞赛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应用进行有机地整合,将内容分成八块进行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试行下来,发现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借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只是学校“借技能竞赛平台,促教学实践改革”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各种技能竞赛平台中获益,学校筹资建成实训大楼,引进一批先进设备,技能操作课时占整个教学时的50%以上。配有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每学期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以技能比赛、操作表演、作品展示为一体的竞赛活动,包括举办“计算机办公软件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动画制作技能竞赛”等,并积极组织成立兴趣小组,提出较高的技能训练标准,从中选拔参加各种比赛的选手,使学生在校期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