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教学反思“认识比”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内容。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学习“比”的直接基础。通过对“比”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来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借助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联系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灵活、有序思考,合情推理比的基本性质等等,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知识,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时深化原有认知,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这样的编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通过《认识比》这堂课的教学,我思考:“比”的教学看似抽象、枯燥,但只要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精心构思教学流程,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看书自学、合作探究是本节课一个特点,针对学生缺乏“比”的感性认知,从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切入,使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首先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前后顺序不能颠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地处理了课前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如学生汇报交流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有学生提出球赛记分的“2∶0”问题,由于我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深化了对比的认识,明白球赛记分2∶0表示两个队的得分的,而不是数学里的“比”的意思。练习的设计,既有坡度,又有层次,循序渐进。从基本训练到变式训练,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宽阔的数学实践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