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探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为了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园间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行亲子教育势在必行。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幼儿园亲子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它以其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孩子、家长和教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空间,成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互动、信任和交流的方式,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中,还普遍存在着重形式、重结果、家长旁观等现象,教师对亲子活动的认识较为表浅,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一、目前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分析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已比较普及,但效果如何呢?下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案例1:《水果拼盘》活动中,教师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水果拼盘。大多数家长担心孩子用刀子割了手,都是自己代劳,孩子只是在一旁观看或是负责品尝。案例2:在《春天的花》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用撕、折、剪等方法表现春天的花朵。有的家长直接告诉了孩子方法,有的家长在与孩子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时,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家长在一旁观看孩子操作,但喜欢指指点点,提出各种要求。在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和家长一起活动,家长或包办或演示,幼儿很少动手,教师与家长缺乏交流与互动。主要表现在:1.主体的缺失。在亲子互动方面,互动主体呈现中心——边缘的格局,即家长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极——幼儿主体缺失。2.互动的单向性。在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亲子间的互动(并且,由于“中心——边缘”格局的存在,这种亲子互动也大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其次是师幼间的互动,缺少教师与家长、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3.教育价值的片面性。幼儿园亲子互动的全面教育价值依赖于互动中的多主体互动、多向互动来实现。但在上面案例中,互动已变成了单纯的亲子互动及亲子间家长对子女的单向互动。即使在亲子互动中,家长往往重视的是孩子任务的完成,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缺乏言传身教,互动频率低。因此,其教育价值难于实现。教师缺乏对亲子互动的观察,也缺乏与家长的互动,使其儿童观、教育观的更新受到影响;家长对活动目标与内容不明确,与教师缺乏互动;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等因素,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难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涵义及其教育价值1.什么是亲子教育活动?亲子教育活动是指,根据不同年龄的需要与特点,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家长、幼儿为共同的教育对象,即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主题性教育。亲子教育活动的特点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的方式是家长在参与交往中给孩子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其完美人格奠定基础。2.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有什么教育价值?第一、亲子教育活动可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家长通过活动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目的,了解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步骤,例如:小班的家长参加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才知道幼儿的教学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与小学生上课是完全的两种概念。第二,可以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与爱子观,提升家长现代教育的意识与素养、亲子教育活动能增进家长与幼儿的亲情,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第三、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最大限度与其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长与教师的成长也得到发展。三、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几点建议1.教师应具备专业的亲子教育能力。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就可以很好的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亲子教育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没有什么差别。其实组织一个成功的亲子教育活动对组织者有更加专业的要求。(1)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它包括婴幼儿生理、心理学知识,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幼儿教育的基础理论,熟识教材、教法、评价方法等。比如:在一些社区亲子活动中,很多初为人母的家长就会对老师提出很多有关宝宝生活和教育的问题,如宝宝一岁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引导幼儿开口说话,他的动作发展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等等。如果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