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3、能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当我们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会产生很多感悟。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奠基人——柳宗元一起到永州的小石潭游览了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出示幻灯片)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篇文言文同学们可能在理解上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你们会有所收获。我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读音要正确,“腔圆”就是感情要饱满。(指名读,教师点评)三、赏景品文我们又一次欣赏了这篇美文,那么柳宗元给我们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1、学生根据问题,运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后全班交流。3、师生归纳。明确:本文写作中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如写“石”突出一个“奇”字,既有正面描写——写潭中石头的种种形态,又有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还从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从旁描绘。写“水”,突出一个“清”字,有直接明示:“水尤清冽”,更多的则是从石头、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实写它物,虚写水清,虚实相生。写“溪”,作者巧用比喻:“犬牙差互”,“斗折蛇行”,写出了溪岸的曲折,溪水的蜿蜒,一静一动,各具特色。四、探究心境文章写景中融入了感情,请你找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思考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幻灯片)明确:“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曲折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悲愤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生活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哀的心情又流露出来了。五、合作探究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景叙事的呢?(出示幻灯片)明确: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写发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六、小结本课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体会到了柳宗元的孤寂凄凉的心情,学习了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七、学写游记请同学们选一处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风景名胜,按游览顺序,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要求运用多种写法细致描绘景物特征,并写出当时的心情或感受。(出示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