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1“就地取材”史料教学例举九江一中周明学《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4、5期合刊发表了笔者的《“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一文,得到了一些同行的好评。所谓“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就是说,把教材现有素材当成史料,根据“教材史料”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思考题,由学生阅读这些“教材史料”来回答问题。受篇幅限制,当时拙文主要是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2为例,举出了四大类型12例。“就地取材”进行史料教学的关键点有二,一是“教材史料”的选取,二是思考题的设计。笔者利用暑期,再将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的“就地取材”史料教学进行整理,希望对一些青年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第一种类型,以正文部分素材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进行史料教学。例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设计问题为:阅读页9第一段正文文字,陶渊明《桃花源记》有“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一段。该段文字中的“何世”是何意?参考答案:意为“秦之几世”,“世”不能解释为“朝代”或者“时代”。因为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并安排好自己死后儿孙继位,“后世以计数”,称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而桃花源人“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不知外面已经改朝换代,故“问今是何世”,是问现在是“秦之几世”例2《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设计问题为:阅读页23“克里斯提尼改革”一段文字,回答:与四百人议事会相比,五百人议事会有哪“三新”?参考答案:(1)产生方式:产生于新选区、新方法,不是按照血缘部落选举,而是按照地区部落、抽签产生(不受血缘的限制);(2)当选资格:四百人议事会只有前三个等级公民才可入选,现在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担任(不受财产的限制);(3)执政方式:轮流执政,每组“50人团”在一年的1/10时间里执政,不是500人同时执政。例3《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发展》。设计问题为:阅读页37第二段、第四段正文文字,回答:(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否需要议会表决?(2)英国议会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需要,因为1689年《权利法案》保障了议会的军事权。(2)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9票的优势。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进入了议会,但尚不占绝对优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掠夺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例4《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设计问题为:阅读页68正文中共奋斗目标一段,指出当时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步骤的认识。这些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社会,革命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革命步骤是一步走。这完全是照般苏联看法,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认识不正确,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正确,说明了理论水平低和教条主义。第二种类型,以“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素材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进行史料教学。例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设计问题为:页17“学思之窗”文字反映了明朝大多数皇帝不上朝,结合页17《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图的说明文字,皇帝不上朝是否等于不问政事?参考答案:明初皇帝处理政事一般实行日朝制度,包括每日的早朝(明太祖勤政规定的)和午朝(明成祖新增午后上朝),后来日朝制度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取消午朝(1435年,宣德十年正月),二是减少早朝次数(1572年,隆庆六年五月)。而明宣宗(宣德帝)开始出现“票拟”,这说明明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形式逐渐发生了变化,由皇帝日朝理政为主逐渐变为“内阁票拟——皇帝或皇帝授权司礼监批红——六部执行”的形式为主了。所以说,皇帝不上朝不等于不问政事。例2《第13课辛亥革命》。设计问题为:阅读页64“历史纵横”和第一段正文文字,从武昌起义后用黄帝纪元,到民国成立后用五色旗、民国纪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