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株洲中考语文五年试题分析株洲市2013年语文中考早已尘埃落定,和往年一年,今年的株洲市语文试卷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出题。2014年中考即将来临,“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要学会从过往中借鉴,从经验中总结,所以为了更好地迎接2014中考,特作如下解析。我们先简单分析一下2013年试题的特点。2013年试卷分析一、总体难度评定今年的语文试卷注定在株洲中考历史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总体难度略有拔高的前提下,从文章样式的选择、试题的表述、考查重点等方面都有创新,今年的语文试卷值得仔细研究,它预示着语文命题趋势发生了关键的转折。二、各模块相应分析基础知识:语言文字积累与应用,总体趋势没有变化,依然是对字、词、句的考察,范围是《株洲中考复习指导丛书》的易错字音、多音字、易错字、成语字四个表格。第一题对字音的考察,从题型上看,是选择有错误的一项,该题是考察学生声母易错点,如发酵(jiao)和膝(xi)盖,学生易读半边,并在平常生活口口相传习惯导致易错,第2题考查有错别字的一项,相对来说较容易,其实只要学生少稍微仔细便可以发现“再接再励”中的“励”字错误,而病句题第4题应是基础题中的难题在平常的跟踪卷还是专题复习当中发现,学生在病句掌握这一块,并不是十分牢靠,这次考察了三种病句错误:一是介词掩盖主语以及词序不当,二是搭配不当,三是重复啰嗦(“很好”与“美妙”意思重复),该题难度在于受口语的影响,平常表达时擅长省略,从而导致不仔细分析就发现不了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带着“火眼金睛”结合病句主题分析的十大经典错误来进行“诊断”,这样同学们应该可以顺利过关。默写部分,上下句默写与理解性默写结合。同学们始终有种误会,认为名家、名句考的可能性更大,甚至忽略了我们平常强调的重点文言文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本次中考就印证了我们在课堂上强调的问题:易错字词的结构,偏冷的诗句,以及文言文中的名句,例如本次默写的(3)、(4)、(5)、(6)题。综合运用:主要以信息的提取、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为主要考察点,分值为6分。此次综合性学习选择了家庭性的情景问题,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但容易丢分,原因是因为不经过自身语言的加工雕琢,直接结合自身地理解答题,导致带有明显的个人情绪性特征。表格题分列条框较多,但是得出信息较容易,很好归纳,也便于提建议。现代文阅读:今年创新之处最多,最值得研究的当属现代文阅读。1、从文章的选择看,三大文体的难度相对适中,但最大的创新是不再考察课本原文,而更注重阅读素养的提高和阅读技巧的积累。说明文放弃了科普类、选用了地域气息很浓的文章,《动人的北平》脉络清晰、语言朴素,跟2011年中考的说明文《故宫》相类似,但难度容易些;记叙文,历年的选文多是情感性较强的文章,如《一碗汤的温度》、《不给自己任何借口》、《我怕你们急于求成》,今年也不例外,选取的是梁晓声的《母亲》,名家作品。2、从试题设置看,有稍微的创新,说明问图形结合,考察文字转变能力、理解能力,除了信息提炼题,还稍微爆了小冷门,考察了第二人称的作用;记叙文更加侧重于对内容的深层挖掘和理解,其次就是概括人物形象,并且占分比重较大,如概括母亲的人物形象、年轻警察任务形象;3、名著阅读应该是近几年较难的部分,考察了《水浒传》。其实在中考前的研讨会上,有信息提示会考《水浒传》,果不如其然!《水浒传》篇幅较长,学生完整阅读完的寥寥可数,从而导致文本陌生。再者就是不擅长挖掘选段进行内容概括此次考察了从文本提炼信息题以及概括人物形象,考察较全面,但也告知学生只有长期的积累,广泛的阅读、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笑傲考场。文言文阅读:复习此版块时,可结合考纲的要求的16篇重点文言文,那么《陋室铭》的出现并不意外,前面的字词和语句翻译便是考察基本功,难度较小,只是稍微注意“乱”和“劳”的使动用法;最后一道题考查的是情景,对“陋室”的理解。课外文言文选取《西厢记》,文章难度较大,但题目较容易,只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举一反三便可。因此,今年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