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非课例资源导学,让课堂卓有成效兰溪市聚仁教育集团振兴小学陈红娟【概述】教材是一种特殊的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材编排导向也发着很大变化,编者对教材的定位愈加倾向于从传统的知识传承的载体转位为学习辅助工具,力求通过教材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师学会用教材,这是巨大的进步。《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仍然有许多教师埋头于全讲式的课文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宰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没有展示的舞台,思维的自主发展被限制。现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它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了导学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非课例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导学功能。本文着重从教材中“学习泡泡”、“单元导语”、“略读课文连接语”等学习形式入手,引导、指导、辅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通过导读、导情、导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关键词】教材非课例导学课堂有效性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导学内容,这对促进学生理解教材、思考问题、拓展实践、养成自主习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导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教材非课例资源的导学功能入手,对教材如何更有效开发运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一、解读非课例资源的导学功能与以往的浙教版教材(以下简称“老教材”)相比,现行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出现了大量非课例资源,这是两者最显而易见的区别。非课例资源相对于课例资源而言,每册新教材都分组编排,以四年级为例,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所谓非课例资源,指的就是教材中除了课文之外的其他资源。与老教材相比,这些丰富的非课例资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四1大新理念:“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充分反映了大语文理念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这些新理念贯穿在教材始终,这是新教材最大的优势。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非课例资源的重要性,甚至仍旧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走过场,用着新教材,却还奉行着老教材的使用模式。”手持新课本,口授老内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何让老师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非课例资源的重要性?如何使老师们更有效地使用这些非课例资源,真正发挥出新教材的特色和优势?二.非课例资源导学价值分析从教材的呈现方式看,新教材一般采用“学习泡泡”、“单元导语”、“略读课文连接语”等形式并加以文字说明,有的还配上人物的卡通形象,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在低段,语言的风格是以同龄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的,很有亲和力,贴近孩子的心理;而到了中高段,叙述语气倾向于长者循循善诱的建议和引领,为学生创设平等宽松的语言氛围,并感受到未知世界的魅力。导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整体单元的导学。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教材编排上以“主题单元”取代了“知识体系单元”,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点明本单元的主题,提示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这是一块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每个单元的开始都设计了导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材结构,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个单元的导学还配有揭示专题内容的背景画面,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情趣性。例如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导学内容是:“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本组课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