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存零用钱》教学设计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鹅溪小学龚文婷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4-85页《存零用钱》【教材分析】“存零用钱”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4-85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认识及比较之后进行的。本课继续以元、角、分为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活动,初步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科书创设了淘气存零用钱买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的生活情境,并呈现了两个月积攒零用钱数量的统计表,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铺垫。【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小数的认识和比较的基础上,对小数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了解。但抽象的小数加减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本课创设了存零用钱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的学习是建立在元、角、分的基础上,借助元、角、分与小数,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算法,初步了解位值的原理,促进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的数学意义。同时用数学语言描述发现的过程和结论也是难点之一。【教学目标】1.结合“存零用钱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设计思路】本课以存零用钱的情境导入,继续以元、角、分为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活动。先呈现了淘气两个月积攒零用钱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小数加法。再呈现淘气存零用钱买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的生活情境,探索小数减法。鉴于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呈现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思维训练,巩固新知四、全课小结,回顾新知【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导】淘气从来不乱花钱,他喜欢把零用钱都存起来用到有用的地方,今天呀,淘气邀请我们的小朋友一起帮他解决在存零用钱时遇到的问题。(板书:存零用钱)我们一起来看看他1月、2月存零用钱的情况。(课件演示)看!(展示书中表格)2.引入课题,发现信息【提问】师:哪位同学能找找里面的数学信息呢?学情预设:1月存了11.5元,2月存了3.2元【评价】师:回答得很完整。3.提出问题,揭示课题【提问】师: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呢?学情预设:生:淘气这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尝试解决。【提问】师:淘气这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你能列出算式吗?学情预设:生:11.5+3.2【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算好了跟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学生在讲台展示并说出其计算的方法。学情预设:方法一:11元+3元=14元,5角+2角=7角,一共是14元7角,也就是14.7元。方法二:11.5元=115角,3.2元=32角,115角+32角=147角,而147角=14.7元,所以淘气这两个月一共存了14.7元。方法三:列竖式计算:11.5+3.2=14.7(元)元角11.5+3.214.7【追问】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是怎样相加的?学情预设:生:按顺序从左到右写上“元”和“角”,把11.5元和3.2元中表示元的数位与“元”对齐,再把表示角的数位与“角”对齐,先角和角相加,再元和元相加,最后在元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把你刚才说的总结出来吗?学情预设: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展示】(列竖式计算小数相加时,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评价小结】以上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的问题,真的很棒。3.继续探索,独立解决【提问】师:老师还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