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作文最新热点材料与例文材料一:一位老师把学生成绩表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并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及格的分数要按照一分一块钱来发,红包标上“惩罚”二字。对此,你怎么看?“惩罚红包”,教育创新不能太任性微信几乎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配,微信红包更是一度点燃了社交世界的激情。然而,微信红包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增强社交黏度,用不好就会“伤人伤己”。最近,辽宁一学校的老师就把微信红包用“歪”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辽宁铁岭的一老师把成绩表发到了家长微信群里,并留言要求家长发红包,凡是不及格的分数要按照一分一块钱来发,红包标上“惩罚”二字。实际上,孩子考试不及格,家长肯定“内心是崩溃的”,如今又要发“惩罚红包”,试问如何计算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这样的微信红包未免过于任性了。不能冤枉美好的初衷,也不能纵容过分的言行。按照老师的说法,提议家长在群里发红包有多重考虑,归结起来无外乎三点:其一,加强群组中老师与家长们的互动;其二,“刺激”考试不及格学生及其家长再接再厉;其三,既督促孩子学习,又加强班级管理。如此看,老师的想法和初衷都“看上去很美”,但是用“惩罚红包”的方式表达出来,显然变了味。无论从情理还是规定出发,老师要求家长发红包属于“逾界之举”,家长不认可、学校不同意、教育主管单位也不允许。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关键不在于手段如何跟上时代,更在于是否具备适应性和可及性。正如该校一位负责人所言,“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管理班级的新点子、新方法”,这样的尝试值得点赞、鼓掌。不过,能否用红包的形式、是否用张贴成绩的手段,都值得商榷。而这并非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孤例,诸如大学老师发口令红包点名、微信点名、刷脸点名等,都曾一度引来争议。不难发现,“新技术+教育”有可能出现像慕课这样的共享教育典范,也可能出现像“惩罚红包”这样的尴尬尝试。事实证明,不考虑学生及家长的可接受度和可适应性的教育管理创新,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也意味着所谓“教育创新的可及性”为零甚至是负数。“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高校如此,中小学更是如此。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在内的任何教与学、学与思、思与辨的活动都要做到精细、有序、科学。改革不能随意,创新不能任性,尝试不能走偏,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与家长在共同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收获品格教育,“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也不会沦为一句空话。1材料二:这是最近的一个争议事件。近日,凉茶企业加多宝与大V“作业本”在微博上的一则互动,受到很大关注。在加多宝名公司名为“多谢行动”的活动中,加多宝公司表示恭喜“作业本”与“烧烤”齐名,表示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而早在2013年,“作业本”曾在微博上称“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4月17日,加多宝公司对此事进行了道歉,表示对2013年微博事件其实毫不知情,目前已经删除了相关海报。理直气壮地捍卫英雄按照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邱少云烈士胞弟邱少华诉孙杰(新浪微博“@作业本”)、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的一审判决,11月21日至25日,孙杰和加多宝公司连续5天在《人民法院报》刊登致歉声明,向邱少云烈士家属致歉,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事件由此画上句号。作为公民,孙杰固然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不应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作为知名饮料公司,加多宝公司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搞营销宣传,本来无可厚非,但越是知名人士、知名公司,就越该明白,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越应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侵犯他人权益,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这次审判,不仅是对孙杰、加多宝公司的惩戒,也给其他借言论自由之名,侵犯他人名誉,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行为予以警示。在互联网的言论世界里,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必须以遵纪守法、不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近来,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以所谓的细节真实篡改历史、贬损英雄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