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为宿豫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开好局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为宿豫农业综合开发“十三五”开好局近年来,宿豫区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开发思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务实苦干,着力打造农开工作亮点一是突出向上争取资金,农开项目投入逐年攀增。我区将农开项目选项入库与策应扶持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利用农开部门职能优势,按照“公开选项、竞争立项、择优上报”工作思路,主动出击,多方协调,全力向上争取各类农开项目。去年,类计争取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财政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等农开资金5020万元,相比20XX年增加4%,相比20XX年增加51%,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此外,按照省、市局要求,我区积极做好《高标准农田整片推进20XX-20XX年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20XX-20XX年规划》编制、修订工作,为今后争取更多资金奠定基础。二是加大规模开发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要求,主动与各类支农项目衔接,根据《宿豫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XX-20XX年)》确定立项乡镇,严格控制乡镇个数,确保每个片区不少于1万亩,且乡镇数原则上不超过2个,做到当年项目集中连片,跨年度项目实现连接。20XX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现已形成辐射侍岭、来龙、曹集等镇近10万亩以上的规模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比重由20XX年58.49%提高到20XX年62.23%,仍将继续大幅提升。三是加强与农民利益联结,提升产业化项目对农民增收的第1页共5页直接带动作用。去年,我区共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112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围绕有效推进产业化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自有原料基地。在农开政策引导和干部动员帮助下,玖久、龙嫂、春绿、罐头等企业建立种植、养殖基地达万亩以上,我区优质稻米、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在新立项项目需与低收入户直接签订帮扶合同基础上,结合挂钩帮扶任务促使龙头企业追加了直接帮扶低收入农户任务,提升了扶贫开发水平。四是注重宣传展示农开工作,农开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升。号召全员参与宣传,强化硬件设施投入,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形成了“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信息”的立体式宣传态势,提升宣传信息整体水平。全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稿116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此外,为宣传贯彻实施好《XX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条例》,我局专门制作标语和展板,在显著位臵悬挂和摆放,要求每个土地治理项目区悬挂3-5幅宣传标语,并翻印《条例》200余册,发至全局干部职工、项目区镇村干部、产业化项目单位负责人手中,提高了《条例》知晓率,提升全区农业综合开发依法开发、规范开发工作水平。二、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精准开发内涵(一)强化领导,构建有力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全区农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区领导经常过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时时关心项目争取、实施情况。区人大、政协组织代表、委员经常视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意见和提供监督,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积极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利用电台、广播、报纸等宣传开发政策,乡镇干部深入项目村、社、农户,当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宣传员、开发蓝图的解说员、疑难问题的解答员;组织项目区农民到已建项目区“现身说法”,促使第2页共5页转变观念,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让农业综合开发深入民心,形成全民参与的开发大格局。(二)凸显特色,提升科学规划水平。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根据农业产业基础、资源潜力、经营水平,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肉鸡、蔬菜、粮油、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