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主题演讲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读领袖著作,跟领袖前进》。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梁家河》一书,这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15岁至22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最美好的日子是在中学、大学度过的,作为当时的青年一代,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他们纷纷从城市走向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考验的是个人意志,更是对人生未来的一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和当时大多数青年人一样,背井离乡从首都北京来到贫穷落后的陕西延川——梁家河,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知青岁月。1969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观、劳动观、思想观,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打水井,开铁业社、缝纫社,办扫盲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梁家河迎来巨变,而这正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作为进入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学习好《梁家河》,学习《梁家河》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再开始,学习《梁家河》是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这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唯有奋斗,才能不负芳华;唯有奋斗,方可梦想成真。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方能不负芳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忆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的七年知青岁月里,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多是酷爱读书。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从梁家河第1页共9页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一路追寻过来,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他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我们从习近平主席身上看到了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劲头。习近平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确实,书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智慧的迸发。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初衷就在于:在全校师生中间,倡导一种热爱读书的风尚,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只要你用心读书,你就会发现,不出家门就能领略自然界的美丽风景;未曾谋面却获得了与伟人、精英对话的机会。高尔基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习主席的脚步一起阅读吧,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让阅读蔚然成风,在文明的星空下诗意地栖居,这是读书人的幸福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第二篇:梁家河演讲稿学习《梁家河》精神演讲稿在有限的时间里,奉献我们的青春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艰苦磨砺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青年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历练中脱胎换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起“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那么,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该如何历炼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急切之心、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第2页共9页的作风、实现中国梦,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作为一种习惯,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不怕苦,不怕累,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他深夜在窑洞里读书求知,给支青树立了爱学习的模范,给农村激进的青年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