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端午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课文,使学生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风俗、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品质。【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教学难点】实写和虚写相结合。【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见课案学生用之预习练习题)。课内探究一、学1.导入新课。设问导入:同学们,对于端午节,你们有些了解吗?(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老师集中点拨问题。3.自主阅读(1)学生朗读课文中最喜欢的语段,(2)迅速的回忆一下课文,说说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3)在这几种民俗中,作者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4)读书时要认真体会作者写得精彩的地方,经过揣摩、品味,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下面我们用下列句式说一段话(多媒体展示)“我发现______(句子或词语)写得很精彩,它写出了________。”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二、导1.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2.精讲点拨。a.对学生自主思考题(3)(4)的点拨:在这几种民俗中,作者介绍时是否平均用墨?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1)材料的详略与中心。材料的详略必须围绕中心来安排。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应详写,只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应略写。(2)布局的详略与中心。布局的详略必须依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能突出中心的地方应详写,只起烘托作用的地方应略写,与中心关联不大但需要有所交代的地方应一笔带过。【参考答案】有详有略,详写赛龙舟,略写赶鸭子,其他三种一笔带过。大约赛龙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赛龙舟可能是当地过端午节最主要的节目,所以应该详写。读书时要认真体会作者写得精彩的地方,经过揣摩、品味,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下面我们用下列句式说一段话。(多媒体展示)“我发现______(句子或词语)写得很精彩,它写出了_______【参考答案】“浆手每人持一只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这些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写动作的词,如: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写得很精彩,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热闹的场面。b.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点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的作家都喜欢。3.深度探究。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与有些人只过洋节日,忘掉我们传统节日相反,有一个国家很重视端午节2004年,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对此,你怎么看?4.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三、练1.涵咏积累。(1)抄写文中优美词句。(2)当堂吟诵课本中的自己最喜爱的句子。(3)用仿写的形式,描写体育课上的一个运动场面(如踢毽子、跳绳、打篮球、赛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