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表格教案第周星期课题岳阳楼记第1课时课型计划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设计二、检查前置作业三、感知课文四、小结五、布置作业一、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三、阅读思考: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四、小结(略书)一、前置作业展示:简介作者与背景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生字词检测概述文意初读感悟二、学生读课文,配乐三、(学生讨论)四、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教学后记第周星期课题岳阳楼记第2课时课型计划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二、引导学生深入研讨三、小结四、布置作业一、研习新课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提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