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认识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写作背景: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学程之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将书下注释中拼音标注到文中。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准字音。浏()览衰()弱悲哀()衷()心无聊()徘()徊()诠()释憧()憬()凝()聚裨()益潜()移默化硕()士读准字音。浏(liú)览衰(shuāi)弱悲哀(āi)衷(zhōng)心无聊(liáo)徘(pái)徊(huái)诠(quán)释憧(chōng)憬(jǐng)凝(níng)聚裨(bì)益潜(qián)移默化硕(shuò)士理解词义。诠释:憧憬:裨益:潜移默化:危言耸听:说明,解释。向往。益处。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学程之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题目中的“你”是指谁?“门”是什么意思?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大门呢?3.为什么要打开这扇大门?1.题目中的“你”指谁?“门”是什么意思?青少年读者(你是指将要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将要走近文学的人和爱好文学的人。也包括在座的我们自己)。某一领域。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大门呢?作者要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3.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为你打开一扇门”的字面意思是为你(青少年读者)打开文学这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你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某一领域(指文学)的无限风光。4.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妙处?醒目;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设置悬念;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第二课时思考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大门?为什们要打开这扇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2.齐读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A.第四段共有13句话,请分别找出关于文学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句子。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学程之二:赏析重点句(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这句话好在哪里?赏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把优秀文学作品比作“缩影”、“心声”、“风俗画”、“结晶”,从不同侧面表现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比喻和排比结合,具有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作者说:“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感情的结晶。”请从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举出一两个实例。(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赏析:排比(加强语势)。句式齐整,由实到虚,“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四个“一种”,四个“积累”,十分有力地阐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3)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赏析:排比。由“历史”到“社会”,由“自然”到“人生”,由大处到小处,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