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线员工超产工资制实施方案一、目的:通过设立超产奖的方式提升员工及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学习技能,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并体现操作技能含量及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特制订本方案。二、适用范围:公司生产一线员工。三、职责权限:1.行政部负责草案的拟定及调整和定期检讨修改;2.生产部负责本班组内相关的数据记录及分配;3.财务部负责审核工时计件薪资的核发;4.厂长负责提供标准工时、并确定各型号产品的产量标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标准工时,各型号产品的产量标准细分至每一班组的各个工序,并报总经理核准。四、工资结构原有工资结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福利+年终奖调整后工资结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超产工资+福利+年终奖五、加班费当日已经完成劳动定额,(未完成标准工时的劳动定额除外)因公司需要安排加班的,平时加班计件单价按正常上班的1.5倍计算。双休日上班又不能安排调休的计件单价按正常上班的2倍计算,法定节假日按3倍计算.六、实施前提:1.平衡公司与员工的利益,达到双赢目的,维持员工原有工作效率基础上所得收益,在提高效率基础上,同等增加员工收入;2.将计时薪酬与一定数量的定额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未完成任务者,按相同比例减发计时薪酬,超额完成任务者,以奖金形式给予奖励,且品质及效率直接与薪资挂钩;七、实施办法:1.考核数据确认1.1.当月产量以当月班组或个人实际入库的半成品、成品数量为计算超产奖的依据,月底以生产日报总表作为计算超产工资的凭证,且由品质技术部和货仓部确认。1.2.质量完成情况,由品质技术部对各岗位各工序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统计,并经技术厂长确认。2.考核数据计算标准:2.1.参照标准工时计算标准产能,以每月额定工时为208小时所生产的产品数为标准产量定额,标准工时参照公司〈标准工时手册〉,当月实际产量超过劳动定额部分按元为基数计算奖金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低于部分亦按元计算扣减相应的工资。举例说明:以每月额定工时为208小时计算1、假设A车工工资是每小时11元,2、假定车工的产量标准是每小时车18升桶座产品2个3、日产量标准=8小时×2个=16个4、如果A车工一天(8小时)车18升桶座18个,按照这个产量他本应该工作9小时(实际产量18÷小时产量2个),而他在(8小时)内多生产了2个5、A车工当天的工资计算如下:A车工当天工资=∑(产品各型号的实际工时±折算差异工时)×小时工资率=(8小时+1小时)×11元=99元。3.品质异常情况处理:3.1计算工资的异常:3.1.1来料不良造成返工、挑选的工时,公司为此返工、挑选,加工而造成的损耗工时按元/小时计算。3.1.2因为机器设备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或者进行机台保养停产的时间,对机台人员按元/时计算工资。3.1.3换工件:由生产一个产品的状态转换为生产另一个产品的状态称为换工件,换工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异常工时,但可以缩短。不同类别的产品换工件依据公司颁布的《换工件工时》计算,造成的损耗工时按元计算。3.1.4停电、开会造成停产的时间,按元/时计算工资。3.1.5.产品售后维修、产品包装等造成的损耗工时按元/时计算工资。3.2不计算工资的异常:3.2.1.品质异常:由于员工本人主观原因造成返工,工废和维修的工时。3.2.2设备故障异常:制程中由于员工操作设备不当造成的品质异常,效率低下。3.2.3.资料错误:员工本人误用文件图纸所造成的制程效率,品质异常。3.2.4.信息错误:各班组由于信息没有传达到位所造成的品质异常。3.2.5.由于前道工序没有控制好,首件检验时没有发现,使得产品生产时造成不良或报废超出公司规定的范围。3.2.6.所有的异常必须在首检时发现并找相关部门人员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追究管理者的责任。3.2.7.因计划原因,人为损坏,人为操作不当,员工未按规定时间通知首检造成批量出错所造成的浪费工时不计算工资。3.2.8.后工序投诉,需派人维修增加的工时不给予计算工资。八、质量控制1.在实行超产工资的同时,员工必须在实现整体标准合格等于97%的基础上计发工资。若员工当月整体合格率高于标准合格率1个百分点,公司给予适当奖励,金额为元;反之,整体合格率低于标准合格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