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倍增计划,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推进幸福工程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大家好,去年12月26日,县委书记赵德健代表县委在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了报告,提出了《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的宏伟目标。报告以清新之风、务实之言,指明了东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必将激励全县人民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创美好未来。下面,就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和加强党的建设部分,把我的几点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报告构勒了一幅美好前景非常鼓舞人心去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时间,幸福、尊严两个词成为了大家议论的热点。‘穷的时候,得到一个面包就很快乐,物质丰富以后,给你一台电视机也不能让人开心。'这几年,我们农村的道路硬化了,门前屋后绿化了,路灯点亮了,厕所也改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在这个基础上,让农民朋友感到幸福是很难的。但是,赵书记却提出了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的宏伟目标,即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城乡居民就业有岗位,收入有提高,权益有保障,内心有喜悦;使东平成为外在形象好,要素设施好,生态环境好,服务质量好人人向往的好地方。这一宏伟目标足以看出县委县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胆识和魄力。报告结出的目标具体实在、切实可行幸福魅力新东平的目标一提出,有人对此提法持质疑态度,认为东平经济还比较落后,现在提为时过早,肯定实现不了。其实幸福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权,幸福指数也不一定和经济水平成正比。幸福是动态的,感性的。我们不可能等到经济发达了再去感知幸福,发展经济与追求幸福并不矛盾。今天,赵书记提出的‘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犹如一幅宏伟壮丽的时代画卷,‘增强群众富足感,增强群众安全感,增强群众公平感,增强群众舒适感,增强群众自豪感,增强群众责任感'就是构成这幅画卷的基本要素和明确目标。这些目标看似简单,实则蕴第1页共8页藏着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比如,赵书记在谈到增强群众公平感时说,在办好为民实事的基础上,围绕群众最关注、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衣、食、住、行、医、学、保'等诸多方面,每年确定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十项民生工程,作为幸福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内容。在年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对今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细化分解,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目的就是让生活在东平的每一个群众享受喜悦、感受变化、看到希望。这是赵书记的所思所盼,也是每个东平人的共同期盼。可以说,这些目标具体实在、充满活力,切实可行、鼓舞人心,既是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激越鼓点,又是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所在。民生举措得力催人奋进那么,既然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如何抵达是关键。赵书记同样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实现路径和具体详实的得力举措。举措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群众富足感。赵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不懈追求,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指利用5年的时间,让城乡居民的收入翻番。比如,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36元,5年后,实现翻番,突破1.4万元。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尤其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对这部分人群来说,增加收入就如同雪中送炭。这里不光提到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而且在确保农民收入方面,既有政策的倾斜,又有措施上的部署。措施上主要指,利用惠农政策、产业带动、创业等途径来确保农民收入。作为村级经济发展带头人,支部书记们要吃透、利用好国家的一切惠农政策;要挖掘本村资源优势,积极上项目;要挖掘村里的致富能人,引导、坚持他们大胆创业,从而带动部分村民致富。确确实实把农民增收落实到产业上,具体到项目中。举措2。完善保障体系,增强群众公平感。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俗话说,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一身轻松'。打个比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收入是3万元,如果这第2页共8页3万块钱既要用来供孩子上学,又要用来承但年迈老人的赡3养问题,还要用来支付全家人全年的开销,最后还得留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