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XX年—XX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32学时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涉及生态学、植物学、耕作学、遗传学、育种学、气象学、农村区域规划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为了强化学生在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环境保护、农业高新技术、农村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拓展农村区域发展的专业知识和宏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解决农业区域规划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系统地回顾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体系。重点介绍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按照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技术体系,系统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实践和主要技术要点。要求学生能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农业区域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全面了解农业可持续理论和实际方面的最新进展。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4学时)本章重点:影响我国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本章难点:人类是怎样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1.1.1人与自然关系历经的三个阶段1.1.2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过程1.1.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1.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压力(理解)1.2.1中国人口、社会、经济的现状与面临的压力1.2.2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面临的压力第1页共4页1.2.4中国的环境现状与面临的压力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理解)1.3.1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1.3.2各种资源日趋匮乏1.3.3农业污染严重第二章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6学时)本章重点:(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2)可持续农业如何适应气候条件变化本章难点:引起气候变化的因子及其破坏作用机制2.1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及趋势(理解)2.1.1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及趋势2.1.2引起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ive)2.2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2.2.1气候变暖对种植制度的影响2.2.2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2.2.3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2.3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对策(掌握)2.3.1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与对抗性措施2.3.2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措施第三章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6学时)本章重点。深刻理解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措施。本章难点:我国农业资源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分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3.1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基本特征(了解)3.1.1资源的定义3.1.2自然资源的类型3.1.3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3.2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况(了解)3.2.1气候资源3.2.2土地资源3.2.3水资源第2页共4页3.2.4生物资源3.3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掌握)3.3.1不可更新和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3.3.2水、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四章农业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6学时)本章重点。如何根据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本章难点:环境污染的因子及其污染作用的原理4.1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危害(理解)4.1.1农业环境污染来源的类别4.1.2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4.2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掌握)4.2.1工业“三废”污染的防治4.2.2农资残留污染的防治4.2.3生活垃圾与畜禽粪尿污染的防治第五章高新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学时)本章重点:了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本章难点: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态5.1高新技术概述(了解)5.1.1高新技术的定义与类别5.1.2上世纪广泛推广的农业新技术5.2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解)5.2.1在作物育种的应用现状与前景5.2.2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5.3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了解)5.3.1信息高新技术的类别5.3.2.信息高新技术与精确农业第六章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规划设计(4学时)本章重点: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及其技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