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_第1页
1/38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_第2页
2/38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_第3页
3/38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该在支持农业进展上有所贡献。通过概括农业风险、农业保险与农业可持续进展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脆弱的表现和原因,建议我国应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政府与市场共同参加的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并探讨其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业风险;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 目前,“三农”问题比任何时期都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摊机制,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将农业保险的进展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之中,加快探究建立与我国农业进展相适应的保险保障及其风险分散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弱质产业。农业风险就其成因而言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进展。从风险管理角度而言,农业风险具有风险单位大、区域性、伴生性、风险事故与风险损失的非一致性,农业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且损失规模较大等突出特点。 农业风险的特别性,难以满足理想的承保条件,其特别性表现为:风险发生的偶然性、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单位的独立性和无巨灾损失的发生。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业风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进展农业保险,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是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农业可持续进展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2025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究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此后,在政策的鼓舞和保监会的积极推动下,农业保险试点不断扩大和深化,目前已形成五种模式、四种形式。2025 年年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89%;赔款支出达亿元,同比增长%,初步改变了 1994 年以来农业保险持续萎缩的局面,呈现出良好的进展势头。农业保险的开办,为保障农业再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随着农业保险试点的进展以及保障范围、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自留风险仍是绝大多数农户的现实选择 目前除试点地区外,20 世纪 80 年代曾普遍实行过的农业保险在其他地区一律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我国农业保险及其风险分散机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