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讲话一、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新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富民产业,壮大农村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目标,大力实施以“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市场化”“四化战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工程。一是规模化,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立足目前产业基础和今后市场前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以东部葡萄、南部蜜梨、北部桃形李为主的三个农产品特色发展区和以壶源江流域沿线高山蔬菜、茶叶、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经济走廊。力争到2010年,“四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以上,把*建成泛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品牌化,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对*春毫、仙猴牌桃形李、沁香牌蜜梨等县域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促销力度,整体上提高农业附加值。三是现代化,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标准化生产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引进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新技术,完善农村技术服务推广网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和竞争力。四是市场化,重点巩固发展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经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业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大户参加各类农博会,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打通外销渠道,大力推动农产品进店上桌。同时,进一步加强以土地整理、“千库保安”工程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二、实施村庄示范整治工程,建设新社区。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促进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县紧紧围绕“五年内力争把全县所有符合布局规划的村庄全部整治一遍”目标,大力实施以“扩面、亮点、涵养”为重点的示范整治工程。一在扩面上,积极开展以村内道路硬化、外墙粉刷等单项工程建设为主的村庄整治,扩大村庄整治的覆盖面、受益面。二在亮点上,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两侧和集镇第1页共3页所在地村的整治,抓好“整乡整镇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形象大改变、村容村貌大改观。三在涵养上,围绕每村有特色的整治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文化、生态特色,反映田园风光、融合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形成一批特色村、小康村、生态村、休闲旅游村。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快城市设施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资源配置,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建一批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新社区。三、实施“康庄工程”,构建新路网。农村公路,是连接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的纽带,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对外开放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保障。*县围绕“村村通公路,人人乘客车,个个奔小康”目标,在现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公路养护,探索建立已建成公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公路养护和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延伸工程,规划建设基础较好自然村公路,扩大“康庄工程”覆盖面、受益面;三是构建网络,加快47省道、20省道、侯中公路等主干线工程建设,实施通村公路与主干网的连接、通村公路之间的连网,构建便捷快畅的城乡一体交通网络,实现“路、站、运”一体,“建、管、养”结合,真正使“康庄工程”成为方便农民出行、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保障工程”。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培育新农民。农民素质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家庭增收致富和农村社会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我们围绕“每年至少让1万名农民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目标,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和面向市场需求,建立中介主动、政府推动、部门互动培训机制,积极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使全县适龄农民特别是中青年这个重点群体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