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习心得计划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陪我们走过了三十几个年头,在这些年里,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越发富足。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生活中,道德生活占据了突出的位置。良好的道德氛围能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使人的心灵得到纯洁,使人的行为得到矫正,使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人民的精神世界也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意识正面临一场时代的变革。尤其是近年来曝光的各种道德缺失问题等无孔不入,无一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伦理道德的一场场严峻考验。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亿万人民要吃饭要消费,商机无限,时下一些所谓“精明”的商家又给加了一句名言“食品好赚钱”,于是乎出现了,不法商家在食品加工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非食品原料、变质原料、病死畜(禽)等加工食品,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些黑心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把新技术、新资源未经试验就在生产中使用,甚至明知有毒有害还敢违法应用到食品加工中,给食品安全带来重大挑战,造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在不断发生。如2004年XX省XX市查获的导致13名婴儿死亡,将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的“大头娃娃”事件,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事件,2006年央视曝光的“人造蜂蜜”事件,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曝光扩大,2010纠察出的“地沟油”事件等等。对于普通民众自然是不陌生的。而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出当代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现象。有人不禁反问“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不难看出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暴露出了一些体制问题和基本的道德缺失。第1页共3页在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必须是唇齿相依,缺一不可的。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教训,改进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引起人们对人情的冷漠的深思,在五千年的优良道德熏陶下为什么现代人却对他人表现的如此冷漠。我们不经想这样的发展使我们想要的吗。我们的经济如此飞快的发展,国家如此的日新月异,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可是我们的心却在一次次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冷,在发展的背后是多大的代价。物质上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强大的硬实力,但是精神上的发展的畸形确使得我们的软实力如何变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同样也需要道德的规范,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仅是中国文明的延续发展,更能推进当前中国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如果说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是近几年来的事,那么有关网络犯罪的案件则可追溯到1986年。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统计报告显示,我国自1986年开始出现网络犯罪,当年仅发案9起,到2000年即剧增到2700余起,2008年则达到3.5万起。为而追究其原因,众多专家普遍认为,在虚拟世界里因为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人的道德防线容易被摧毁,加之网络行为主体的面具化、匿名性,人们更有可能借助于虚拟身份为所欲为。特别是在伦理道德问题上,网络人普遍具有的伦理认知的冲突与裂变、道德意志的紧张与无奈、道德行为的失衡与异化、伦理情感的疏远与隔阂、伦理规范的滞后与滥用等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网络精神生活的质量。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重视的前沿性课题。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第2页共3页但决不是照搬现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