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会议讲话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一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共商水土保持改革与发展大计。前天,第十二届国际水土保持大会在北京开幕,从会议的进展情况和外宾的反映来看,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通过这次会议,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介绍了中国水土保持的成效和经验。同时,大家与世界各地的水土保持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为我国水土保持全面登上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今天的会议也十分重要。刚才,刘震同志代表水土保持司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详尽的工作报告,既回顾总结了一年来调整水土保持思路、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又对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北京、重庆、山西、江西、陕西、广东等六省、市的典型发言,内容丰富,经验宝贵,有新意,有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利用新的机制和措施,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和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做法和经验,听了很受启发。概括起来,这些发言的特点一是思路好,二是做法好,三是措施好,四是效果好,五是经验好。去年以来,各地积极调整思路,深化改革,真抓实干,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十分显著,这是水土保持战线广大同志们认真实践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励精图治,拼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就当前形势下进一步调整水土保持思路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第一,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和植被恢复,尽快改变生态恶化的局面,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对此,**中谈到生态建设时,特别强调指出"要注意第1页共7页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汪恕诚部长多次强调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这些指示精神为我们开展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出了方向,明确了思路调整的重点。为抓好贯彻落实,去年水利部专门下发文件,强调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过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偏重于人工治理,对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重视不够,尽管做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治理进度缓慢,很难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我国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很多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就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重要信号,按现在的治理速度和投入水平,仅仅依靠人工治理,要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大面积的封育保护,加强管理,才有可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当前各地要把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防治的艰巨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注意处理好依靠自然力量和进行人工治理的关系,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发动群众积极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封育保护,促进大面积的植被恢复。二要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水利部决定今年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第一批试点工作,如何开展,在什么地区合适,效果如何等都需要经过探索,逐步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范围推广。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试点,丰富工作内容。要重点抓好有关封育保护法规和规划的制定,加强部门协调,搞好效益监测等工作,明确不同类型水土流失区的修复模式,探索出一条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新路子。三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第2页共7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