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甘肃省公路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目录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易出现的病害及问题归纳2天定、雷西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及项目概况1天定路对黄土路基沉降修复采取的主要措施3雷西高速公路建设中采取的管理手段4雷西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主要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5体会及建议6黄土在我省范围内分布较广,普遍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体结构破坏而产生显著变形,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在黄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由于黄土湿陷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变形、路面开裂,从而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我们在项目建设中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进行把控,采用以消除黄土湿陷性为目的的,合理的设计指标、有效的压实工艺,必要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以达到要求的压实效果。现以雷西、天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探讨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有不妥,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天定、雷西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及项目概况1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天定高速公路位于陇西黄土高原中西部,地貌划分属黄土梁峁和河谷阶地地貌,普遍遭受切割剥蚀,冲沟发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东端与连霍高速宝天段相接,经关子、甘谷、武山、陇西,在定西十八里铺以互通立交接连霍高速巉柳段和青兰高速平定段,全长235.083Km,项目于2010年12月通车运营。雷西高速公路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亚区,沿线黄土高原被分割成塬、梁、峁、丘陵、沟壑等不同地貌,地面切割密度极大,十分破碎。黄土沟壑纵横交错,V形冲沟发育,下切深度很大。沿线地表大部分地段被马兰黄土覆盖,普遍具有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Ⅱ~Ⅳ级,局部沟壑边缘还发育有陷穴以及落水洞,局部路段经过居民区,分布有地坑院和窑洞等不良地质体。项目起自合水县太白镇雷家角(陕甘界),接青兰高速公路陕西段,止于西峰区李家寺,接西长凤高速公路,全长128.057km,于2013年11月通车运营。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易出现的病害及问题归纳2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过对天定路的现状实地调查及雷西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在以下部位较易出现问题及病害:1、桥涵台背、挡墙墙背、填挖结合部在施工过程中,填筑材料、处治措施、碾压工艺等控制不到位,加之雨水渗入后,路基土体含水量增大,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土体湿陷变形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最大累计沉降量达40cm。盐沟大桥(SK1559+200)天水岸桥头沉降挡土墙墙背沉降2、因排水不畅、基底积水或中央分隔带雨水渗入路基或地基后导致路基填土含水量增大,产生沉降。3、“V”字形冲沟路段的高填方路基工后自然沉降时间较短,整体沉降较为明显。中央分隔带渗水路面沉降开裂XK1385+300路基边坡水毁4、雨水浸入路基边坡坡脚,导致坡脚失稳连带引发路基牵引性沉陷,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5、桥下及桥头防排水系统不完善,涵洞进出口排水不畅、涵内淤积严重,黄土岸坡陡峭受雨水冲刷后导致桥台稳定性降低,出现台背沉降跳车。6、位于深V字形冲沟的桥梁,由于岸坡陡峭,边沟汇水流至桥下排水沟时,急流从排水沟两侧翻出,造成排水设施坍塌,岸坡失稳。天定路对黄土路基沉降修复采取的主要措施3黄土地区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对规范允许范围内的工后沉降,且路基坡脚两侧排水系统完善以及基底无软弱层的相对稳定路段,采用路面调平处治;2、路基填高≤1.5m路段,由于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的路基沉降,采用挖除路床底以上路基,换填灰土后再铺筑路面结构层处治,并完善两侧防排水;3、路基填高>1.5m路段,由于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的路基沉降,采用挖除全部或部分路基,对原基底换填灰土,重新分层压实后铺筑路面结构层,并完善两侧防排水;4、对雨水渗入路基或地基后,湿陷变形引起的不均匀沉降,视路基填高情况及黄土湿陷性等级,采用挖除全部或部分路基,施做挤密桩(干拌碎石桩、高压旋喷桩或灰土桩)挤密土体,桩体伸入原地面以下3~6m,桩顶换填80cm厚灰土垫层,形成复合地基,并完善两侧防排水。鉴于湿陷性黄土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