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反思——优化整合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创新素养姜晓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习”。“我要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因此,新课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教学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教学实践是没有止境的,教学创新也是没有止境的,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素养,应该是教学创新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谓学习方式,也可称之为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衷爱的较稳定的方式,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就叫他的学习方式。上海教育专家刘金海在“成功教育”的研究中认为目前基本上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东方的“传播+模仿”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另一种是西方的“尝试+探索”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他认为应该将这样两种学习方式加以整合,并且主张减少接受式学习方式,增加体验式学习方式。也有专家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终生学习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教育创新和学习创新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对策也必须随之变革。教学将更民主化,开放性教育和民主性教育将取代落后的封闭式教育。这对我们教师首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首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研究当代学生的心理,应该帮助学生优化整合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以更民主更和谐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本文就此从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两方面作如下探讨。(一)开发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里的学习资源,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素材和各种信息,它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增强创新思维活力的源泉,能帮助学1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是优化整合学习方式的最佳平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这一平台,开发优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整合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拓展学生创新的视野,满足学生实现创新的欲望,使学生体验到实践创新的成就感,获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思路。1、开发情景资源,拓宽创新视野第一,借助形象、直观情景和故事情景,可激活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教育的活性化。诸如漫画、小品、模型、实物、录像、传说、寓言等形象性信息和故事信息能够渲染课堂气氛,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创新动机,开拓创新视野。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用屠狗洞的真实情景中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第二,借助音乐、诗歌美化创新思维情景,体现创新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歌声中去感知知识、追求真理和陶冶创新情感。第三,设计实验情景,尝试创新思维,体现创新教学的综合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生动性、针对性,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既回味了实验情景,巩固了学科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实验知识,更是发现了学科之间的内存联系,真正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也尝试到了创新思维的乐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