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30—3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正确计算。能力目标:①能结合具体情况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②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和交流,渗透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播放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视频。2、提供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信息。师: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让全中国人民都为之骄傲和自豪。回顾我国辉煌的航天史,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叫什么名字吗?早在1970年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我们来看看关于这颗卫星的一些资料:“1970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上装有望远镜、雷达、照相机等先进设备,还能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等。它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直到现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仍然在太空中翱翔,日夜不停地为我们人类服务。”你能从上面的信息中找到数学信息吗?生:它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3、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师:根据这个信息你能知道它绕地球2圈需要几分吗?求所需的时间就是求几个几?怎么列式?5圈呢?21圈呢?【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神七发射的录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思路,在引出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数学信息后,利用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口算的复习铺垫,并让学生在“绕地球2圈、5圈、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类比推理中理解“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几圈的时间就是求几个114是多少”,引导学生把情境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实现横向数学化的过程。二、自主探索,交流算法1、结合情境,合理估算(1)抛出问题,引导估算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你能一下子口算出得数吗?别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副标题)。懒羊羊和美羊羊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这是它们的答案:114×21=342,114×21=2015。你有什么看法?生:运用估算策略判断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师:看来,解决问题前先估一估是很重要的。估算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判断结果是不是合理。(2)有理有据,合理估算师:你认为114×21的积在什么范围内?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生1:大约是2000,100×20=2000(师引导:实际结果比2000大还是比2000小?为什么)生2:大约是2100,110×21=2100(师引导:实际结果比2100大还是比2100小?为什么生3:在2200以上,110×20=2200(师引导:你估的更接近准确值了,真棒!积一定超过2200吗?为什么?)师引导:实际结果一定在2200以上,可能在多少以下?生4:大约是2400,120×20=2400生5:不会超过2500,114×20=2280,114×1=114,2280+114不会超过2500生6:不会超过2500,100×21=2100,14×21看成20×20=400,2100+400=2500,都把数估大了,所以不会超出2500。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估算,你们发现没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把乘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估。【设计意图】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估算已经作为一种运算技能和能力来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先出示了懒羊羊和美羊羊的错误答案,让学生自然而然借助“估算”解决问题。学生在合理估算的过程中实现了估算策略的交流,体会到了估算的好处,并在同伴的互相补充中学习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范围,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精确计算,探索算法(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道算式的积,把你的算法记录在作业本上。(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3)同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