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观长丰县水湖镇闫湖小学甄长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正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倡导下,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不少古诗词,教材编排的古诗词内容上贴近小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便于小学生学习。学好古诗词,不仅仅是对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小学生文学积淀的源泉;学好古诗词,不论是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小学生精神领域的教育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好古诗词,不但能训练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而且能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塑造他们的品格;学好古诗词,还能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能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观。第一、指导小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观。诵读是小学生学好古诗词的第一步。在指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决不能像过去那样在老先生的教导下死记硬背。首先要教会他们做到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停顿,重音。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其一、配乐诵读法。几十名小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配上他们喜欢的音乐进行诵读,这样不但加快了小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理解,而且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古诗《望洞庭》时,我打开多媒体电视,播放选好的音乐《八百里洞庭美如画》,让小学生沉浸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尽情欣赏洞庭湖的美丽风光,尽情感受洞庭湖的美。欣赏完音乐,再教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诵读,这样小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对学好全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图画理解诵读法。要求小学生诵读好古诗词,必须在他们能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会借助诗的插图,讲解好图的意思,小学生在理解画面的基础上,一边看图画,一边诵读。然后让小学生进行诗句对答,这样就能很快背诵下来了。如我在教学古诗《舟过安仁》时,我打开多媒体电视,找到这首诗的画面,并进行放大,指导小学生看懂画面的意思是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以伞做帆,借伞使风让船前进。小学生理解了画面,再诵读诗句,并分成男女生进行对句,同桌对句,师生对句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小学生很快就背熟了这首诗,而且记忆持久。第二、帮助小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观。古诗词是古人创作的优美诗歌,字词凝练,含义深刻,距今年代久远,小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学习古诗词,教师一定要教学生读懂所学的每首古诗词的意思及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上,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告诉小学生作者写这首诗词的第1页共3页时代背景。古代诗人常常借诗词来表达自己的爱憎,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等。小学生了解了作者写诗词的时代背景,就容易理解诗词句的意思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了。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先告诉小学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代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的重逢,相互倾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贮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激情写下了这首诗。小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再理解全诗也就不难了。其次,一定要对小学生讲好诗词题目的意思。诗词的题目往往是一首诗词内容集中概括和体现,小学生弄懂了题目的意思,就能把握住诗词的大意,对全诗词的内容理解就比较容易了。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先教小学生理解这首诗题目中的黄鹤楼是楼名,在今湖北武汉。之是去,到的意思。广陵也是地名,在今江苏扬州。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