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叩开数学阅读之门——一年级数学绘本阅读记事开学初,我们几个执教单班的数学老师发现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又同教一门新学科——经典阅读,一直觉得阅读教学是语文老师的地,却一不小心钻进了数学老师的园,怎么办?如何带领这群大字不识几个的一年级娃走进经典阅读的圣殿?就在一愁不展时,韩国绘本《噗噗叔叔》让我眼前一亮,文字不多,却用调皮的小点点生动呈现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数学思想,谁说经典阅读一定是文学的呢?躲在数学问题背后的数学思想不是数学老师们一直孜孜以求让学生体验感受的吗?为什么不用绘本叩开孩子数学阅读的大门呢?一、精选数学绘本,寻找最佳兴趣结合点。绘本很多,哪些适合一年级的孩子阅读呢?根据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心理、数学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一年级的学习内容,精心选择充满童趣、内容生动活泼的数学绘本,让孩子喜欢听,愿意读,想着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甄别与筛选后,我们选的数学绘本主要是:上册下册单元教学内容绘本名称数一数《首先有一个苹果》比一比《爸爸,我要月亮》《让谁先吃好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丁丁的练习本》认识图形(一)《寻找消失的爸爸》分类《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一起一起分类病》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十个人快乐的搬家》《都到我这里来》11—20各数的认识《国王的超级特派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汪汪的生日派对》延展阅读二、重视绘本阅读,探索有效阅读技巧。1.精读绘本。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但在最初,孩子数学绘本的阅读一直是老师的指导之下的阅读。每天中午,学校都有5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没有向孩子进行数学绘本的推介,主要考虑孩子的识字量小,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不合适数学绘本,毕竟它的情节不是最有趣的,如果内容看不明白,还不如不看。单元教学内容绘本名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谁是小偷儿》认识图形(二)《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100以内数的认识《100只饥饿的蚂蚁》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神奇的胡萝卜》延展阅读在每周的经典阅读课上,会重点引导孩子阅读一本绘本。比如《让谁先吃好呢》,翻开开故事书的首页,出现了长颈鹿、小猴、河马、小兔、小青虫5个动物和1个桃子,美味的桃子引诱得每个动物都想把它吃进肚子,怎么办?相机提问:小动物们会怎样为自己争取呢?很快就把孩子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有孩子提出玩石头、剪刀、布确定谁先吃,还有孩子提出要让小动物们制定一个大家能喜欢的规则来确定谁先吃顺着孩子的思路,追问:那它们会制定怎样的规则呢?继续往下看书,首先发言的是长颈鹿,它提出个子高的先吃,很显然,按从高到矮排,长颈鹿最高,它先吃。读到这里,我问孩子:按个子比,长颈鹿最高,它先吃,其他动物会动物会同意吗?孩子齐声说“不同意!”,矛盾出来了,又追问:它们会怎么反对呢?比如河马,它也想吃,所以它会怎么说呢?很显然,与其它的动物相比,河马在重量上最特别的,孩子们小手如林:“比体重!”……就这样来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中,孩子们懂得即使是同一组物体,只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那比较的结果都是不同的,而正过来比,反过来比,又会带来不同的结论。作为比较中的个体,如果确定制定规则,让自己赢的可能性更大……绘本读完了,思维打开了,这样与其说孩子在阅读绘本,不如说孩子走进了绘本,成为故事发生场景的旁观者,甚至是参与者,阅读热情高涨,思考意识得到极大激发。就这样,绘本看完一本又一本,孩子们边读边思的习惯已悄然养成。日转星移,随着时间的推进,孩子们的识字量逐渐增多,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在中午的阅读时间会让孩子自由选择数学绘本,然后到投影仪前和全班同学进行阅读分享,有的小家伙居然能在讲述绘本时,抛一两个问题,丢几个包袱,经常是台上台下互动连连,笑声不断。人多了,想法也多了,常常是绘本上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不过瘾,然后再接着给绘本续说故事,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孩子的想法有些荒诞不经,但我想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