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1、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法国大文豪,他叫维克多·雨果。大家对他有了解吗?是的,他擅长写底层劳动人民。他曾经写了一首叙事诗《可怜的人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这首诗,深受触动,于是把诗改编成了小说,题为《穷人》。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穷人》。2、大家都预习过课文,我来检查一下。《穷人》这篇课文写了几个穷人?(桑娜渔夫五个孩子西蒙两个孩子)请大家用上屏幕上的几个词语,把《穷人》这篇小说讲了什么事说出来。(渔夫和桑娜有五个孩子。在一次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等待出海打渔的丈夫回家。他意外地发现邻居西蒙已经病故,就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渔夫回家后,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二、1、师:同学们,都说《穷人》写得很精彩,可凡老师读完了整篇小说,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生点头)那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请大家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认真地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的?默读圈画,画出一处地方标上1,画出第二处标上一个2,标好了之后,选一处感悟最深的,做简单批注,然后小组分享,等会请同学上台交流。好,开始静静地默读。(生静读圈画)师:(生细读1分钟后)也许这“穷”字藏某个词语中,也许这“穷”字藏在一个标点中,也许这“穷”字藏在一组^对面中,也许这“穷”字藏在对环境的描写中,也许这“穷”字藏在某一处细节里。细细阅读,才会发现更多的东西。阅读,就是发现。(生继续默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分享,大约7分钟)2、师: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说说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1)(2)(3)师:同学们,这样的天气随时都有吞没生命的危险,而渔夫此时此刻正驾着一叶小舟在这样的惊涛巨浪当中颠簸着,这不正写出了穷人的“穷”吗?带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张老师读黄色字体部分,同学读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生深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师:今天的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也会感到心惊肉跳。亲爱的同学们,“穷”字藏在环境描写中啊!“穷”字还藏在什么地方?师:同学们,我们回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列夫.托尔斯泰改写雨果的叙事诗的时候,是通过对海上环境描写,通过对人物忐忑的心理描写以及一些不经意间的细节描写进行的。通篇没有一个“穷”字,但是让我们感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三、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了穷人的“穷”。(板书:穷人真穷)穷人真穷,一起读!(生读)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托尔斯泰改写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她还想抓住什么?师:难道西蒙在临死前,她就未曾想到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也许同学们没有深入地去想过这个问题。同学们,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愁肠百结、百感交集。请大家用一段内心独白,描述西蒙临死前可能的心理活动。写的时候适当运用省略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了不起的母亲的内心世界。(学生书写)【课件出示】: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着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沉思着:“。”师:同学们,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是百感交集的,我们在读《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可怜的母亲。其实,她爱孩子,也爱邻居——她多么希望邻居能收养她的孩子,但不愿意把负担转嫁给邻居。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穷人,同样非常了不起!她身上同样拥有——(师指黑板)生:善良,勤劳,伟大师:同学们,读到现在,你们还说,这些穷人身上真的仅仅只有穷吗?生:穷人不穷!(改写板书:穷人不穷)第四板块发现财富师:读完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说的话——【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