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课标》中又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新要求,即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口语交际训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呢?这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一、交际前的准备工作。交际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每个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的题前诊测。首先是交际材料上的准备。比如,要学生围绕《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课前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参观校园或者周围的小溪、养猪场、酒厂等,看看草坪是否被践踏,墙壁是否被涂抹,河水是否变浑浊,空气是否被污染……让学生边观察边研究,小组内相互交流,人人都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其次是叙述顺序上的准备。比如要学生围绕《小兔运南瓜》进行一次口语交际。课前要求学生在整体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先想想南瓜在什么地方,有多大?再想想小兔力气小,搬不走怎么办?最后思考小兔是用什么方法才把南瓜运到家里去的?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才能把小兔运南瓜的过程说得清楚明白。二、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与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怕说错。如果学生有说不下去的情况,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说的都说出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切忌帮学生补充说完或教学生怎么说。因为这样做,一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能正确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三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容易把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依赖于他人来解决。所以教师只有对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小结,让说话人既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口语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力争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讲得更好。训练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其次是小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形成共识,并在组内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通过全组的合作交流,互相了解,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逐步教给学生评议的方法。如能否用普通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否讲文明有礼貌等,教师在这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口语交际,以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三、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全班性的合作交流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导达。在老师或同学的主持下,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以及合作的效果等,其余同学和老师再进行评议,指出各组的优缺点和改进方法。老师的合作重在解疑释难、指导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发言,老师平等参与,让学生能够自由交流,乐于表达。全班性的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相互学习,再次提高。以三年级口语交际《有趣的小实验》为例,通过教师的课前阅读要求,指导学生课前每人准备32开白纸一张,剪刀一把,塑料尺一把,在全班合作时,由老师当主持,由各组选代表向全班汇报,有的将塑料尺放在头上摩擦,有的放在手背上摩擦,有的放在身上摩擦,还有的把塑料尺改为塑料笔杆在呢绒布料上摩擦……其结果都一样。各种不同做法都可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了解、掌握。这一交流,便将实验结果扩展了,小实验不仅做起来有趣,还蕴含着科学道理(摩擦产生静电,能吸引轻小的纸屑)。这一合作,对没有能力完成实验或叙述不清楚、不完整的后进生作用更大。四、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各类科学书报。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小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极为有限,语言积累很不丰富,所以,只有在加强口语交际指导的同时,激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使学生在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