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基础落实】一、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常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归纳】非金属单质:Cl2、Br2、O2等含有高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FeCl3、KMnO4、常见氧化剂MnO2、K2Cr2O7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HClO等活泼金属:K、Na、Mg、Al等非金属离子或低价态化合物:S2-、H2S、I-、HI、SO2、H2SO3、常见还原剂Na2SO3、FeCl2、CO等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2、C、Si、NH3等*2、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注意】物质容易得电子说明氧化性强,得电子数多的物质的氧化性不一定强,物质容易失电子说明还原性强,失电子数多的物质的还原性不一定强。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价态规律(1)高低规律(“高氧、低还、中间两边转”):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S(硫元素)Fe(铁元素)(2)价态归中规律(“只靠拢、不交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a、利用此规律可准确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例如:2H2S+SO2=3S+2H2O氧化产物(S):还原产物(S)比例2:1化合价-20+4+6代表物H2SSSO2H2SO4S元素的性质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化性化合价0+2+3代表物FeFeCl2FeCl3Fe元素的性质1剂性一致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高-2+40“不交叉”指,若反应后生成多种中间价态的产物,则遵从"邻近变价,互不交叉"的原则。例如:H2S+H2SO4(浓)=S↓+SO2↑+2H2Ob、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2与H2SO4(浓)之间,Fe2+与Fe3+之间,由于相邻价态无中间价态而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强弱规律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较强)(较强)(较弱)(较弱)(1)前强后弱规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中,各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为: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应用:判断相同条件下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例如:Zn+FeCl2=ZnCl2+FeFe+CuCl2=FeCl2+Cu还原性:ZnFeFeCuZnFeCu氧化性:Zn2+Fe2+Fe2+Cu2+Zn2+Fe2+Cu2+(2)强制弱规律:利用较强氧化性物质制备较弱氧化性物质(或较强还原性物质制备较弱还原性物质)。应用:判断在同一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例如:已知氧化性:Cl2>Br2>I2,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Cl2+2NaBr=Br2+2NaCl()I2+2NaCl=Cl2+2NaI()3、先后规律(“一对多,强者优先”):多种氧化剂与一种还原剂相遇,氧化性强的首先得电子被还原;多种还原剂与一种氧化剂相遇,还原性强的首先失电子被氧化。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顺序。例如:铁粉放入含Cu2+、Ag+的溶液中,Fe先与反应。已知还原性:Fe2+>Br-,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与反应。4、守恒规律(“升=降”):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解题方法】(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2)找出一个原子(或离子)的化合价变化值;(3)列等式:n(氧化剂或还原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或氧化产物)×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例如:3mol的Na2SO3恰好将molKMnO4还原成MnO2。【解析】(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KMnO4MnO2氧化剂还原产物Na2SO3Na2SO42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2+60+4被氧化被还原还原剂氧化产物(2)找出一个原子的化合价变化值χmolKMnO4MnO2化合价降低:7-43molNa2SO3Na2SO4化合价升高:6-4(3)列等式: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χmol×1×(7-4)=3mol×1×(6-4)解得:χ=2mol【对点训练】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2、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