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人生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他的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译作《悲剧的诞生》曾风靡一时。此后他又因为他的散文而获得更高知名度。他的随感《人与永恒》已成为一个经典的随感作品,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中国著名的畅销书。现在,他的散文作品因为集哲理与优美的文笔于一体而被大量选入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的教材。他的作品也在日本、韩国、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版。读书是个人的精神生活,并不是读书日的时候你参加了一些活动,那就算是和读书有关了,一定要真正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一件相对寂寞的事情,不应该是一件热闹的事情。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一个人为什么要活动着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一个人对于人生怎么有意义地度过是无所谓的,那么这样的人当然可以不读书可是,如果对人生的意义是在乎的,要把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不愿意虚度这一生,读书对于你就非常重要。其实我们平时可能都在读书,但是有不同的目的。第一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譬如说你的专业、职业需要你读一些书,或者你读一些炒股的书、养生的书,如果你光有这样的读书,我不认为你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第二种目的是消遣,工作累了,业余的时间翻番报纸,上上网,看看八卦新闻,或者拿一本书在手里,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这也不发球我说的阅读。那么在我看来,第三种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就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通过阅读,你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得到精神上的提升,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让自己的精神上成长,内心变得丰富、充实,只须这样才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当然这三者未必是对立的,我就说我比较幸运我的专业是哲学,是人文学科,我又喜欢看这类尽收眼底,对我来说本身就是取好的消遣,同时还有精神上的收获,这三者在我身上是统一的。大多数人的玫人文学科没有关系,但是起码可以做到两者统一,就是通过阅读既得到精神上的蚊帐,同时又得到很好的放松,当然你必须达到一定的品位才能这样。我强调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其实阅读的意义就在这里。人总是要过精神生活的,一个人如果说没有精神生活,仅仅是肉体生活和物质生活,那他还不是真正作为一个人在生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精神生活呢?他不可能脱离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孤立地自己在那里过精神生活,这是不可能的。人类的不得有一个传统的,你必须加入到这个传统里面去,从这个传统里面汲取资源,汲取养料,才能真正过精神生活。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最主要的载体就是书籍,所以通过读书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里面去,去获取人类所创造所积累的精神财富,让自己在精神上生长起来丰满起来,这是你过精神生活的必由之路。经常有人说一句话,大家重复特别多的一句话,叫做证券市场改变人生。阅读空间改变人生的什么?在我看来,主要不是改变人生的外在境况。比如说你是当官的,通过阅读你就能升官了吗?当然不能,有时候可能恰恰相反,爱读书的人升不了官,他不受这个体制的欢迎。你是经商的,通过阅读你就能赚更多的钱吗?也未必。阅读给予你人生的不一定是这种外在的成功,而且我认为,以外在的成功为目的去阅读的人,他首先动机就不纯,他是读不好的确,读不懂的,最后他会失望的,会放弃的。那么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改变的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格调,哪怕你在外在世界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你仍然在做着原来做的事情但是意义不一样了,因为你的素质不一样了。我真的觉得,一个人如果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哪怕他在外部世界里仍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那么实际上他就是做着不同的事情。比如说作家,以写作为生的人,如果仅仅把写作当作谋生的手段,仅仅是为了赚钱,这可能是一种做法。但是还有另一种做法,我有我的内心追求,写作也是我的生活,我一定要写真正让我自己满意的东西,能够体现我的灵魂追求的东西,我就不会只为了高版税、为了市场上畅销去写东西。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职业,如果内心世界不一样,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