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鉴赏宁夏平罗中学魏学军边塞诗派•从唐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其中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风格:雄壮豪迈、悲壮苍凉意境:雄奇、奇丽、壮阔思想内容:*将士英勇杀敌,渴望建功的豪情*军旅艰苦生活,思乡念亲之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厌恶战争*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惊叹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主旋律:爱国主义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青海•旌旗羽书辕门战车戈矛等•碛西轮台匈奴胡羌单于等•长城秋月瀚海大漠烽火等•金鼓号角羌笛胡笳笛管等•《梅花落》《关山月》等常用词语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2.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拓展欣赏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这首诗先正面描写,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再写声——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笛管声。如此烘托、铺垫,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笛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受降城:指灵州。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请简要赏析这首诗如何抒发感情的。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河湟旧卒①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注释: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记述了一个久戍河湟幸存的老兵,他的战友们都战死,自己有幸回到故乡黄昏时分独自吹奏着边庭的乐曲。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沉的哀伤。诗通过河湟旧卒的遭遇,反映了唐代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控诉了唐政府的无能。从军行从军行((其五其五))王昌龄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用??2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