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蜀相杜甫闸北中心校冯彬·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了解诗歌基调,初步把握诵读。•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XX—XX—X和XX-—XX—X—XX。了解诗歌格律,把握诗句节拍1、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颈联:称颂崇敬仰慕尾联:深沉叹惋感伤分析诗句感情,深入把握诗歌诵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2、分析首联、颔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首联:崇敬仰慕欣慰颔联:荒凉惋惜感伤分析诗句感情,深入把握诗歌诵读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不称“蜀相”,亲切•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记叙兼描述•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把握基调——结合背景、整体感知、了解内容懂点格律——读准节拍、注意平仄、读出重音体会感情——联想品味、揣摩语言、想象意境朗读古诗词的技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