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无家别原文及赏析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下面是网我 Lynn 整理的相关资料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pí)。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注释】 ⑴天宝后:指安史之乱以后。开篇是以追叙写起,追溯无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庐:即居住的房屋。但,只有,极为概括也极为沉痛地传达出安禄山乱后的悲惨景象:什么都没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⑵贱子:这位无家者的自谓。阵败:指邺城之败。 ⑶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 ⑷怒我啼:对我发怒且啼叫。写乡村的久已荒芜,野兽猖獗出没。 ⑸这句以“宿鸟”自比,言人皆恋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穷栖,依旧在所不辞。 ⑹这句是说他又要被征去打仗。 ⑺携:即离。无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辞的人。 ⑻这两句是以能够服役于本州而自幸。终转迷: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难料。 ⑼齐:齐同。这两句更进一层,是自伤语。是说家乡已经一无所有,在本州当兵和在外县当兵都是一样。 ⑽从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到这一年正是五年。委沟溪:指母亲葬在山谷里。 ⑾两酸嘶: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酸嘶,失声痛哭。 ⑿蒸黎:指劳动人民。蒸,众。黎,黑。 【赏析】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辞,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旧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伤。 从开头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总写乱后回乡所见,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插在中间,将这一大段隔成两个小段。前一小段,以追叙发端,写那个自称“贱子”的军人回乡之后,看见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一片荒凉,于是抚今忆昔,概括地诉说了家乡的今昔变化。“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两句正面写今,但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