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大爱换得满园春**,**年10月担任中心敬老院院长,上任伊始,各项工作都是从零开始。作为一名党员,**凭借多年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敬老院打造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制度健全、服务完善、充满和谐的适宜老人安享晚年的理想之地。中心敬老院不仅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扬,更成为**市敬老战线上的排头兵。怎样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惠民政策,怎样将这一政策落实到实处。这些亟待破解的难题,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的心。他组织员工开展了“热爱敬老工作,视‘五保’老人为亲人”的大讨论活动,提出了“持之以恒做好平凡工作,始终如一对老人付出爱心”的办院方针。**常说,作为一名敬老院的员工,要用辛勤细致的服务,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要把敬老院作为解决民生工作的一个窗口,体现出**的繁荣与和谐。为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规范员工行为,他坚持履行民政局党组提出的“全、细、责、训、利”五字教育。为了“五字教育”,**熬了一个又一个夜晚,翻看了百余本专业书籍,编写了十二章节三万余字的培训教材,对全院工作进行了诠释和完善。这对**而言,他用劳动把无形的信念转化成了有形的操作规范。**说过。“五保”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我们应该用心去爱护他们。事实正是如此,在敬老院居住的“五保”老人,大都来自农村,他们往往性格孤僻,遇到问题不爱与人交流,而且还很有个性。**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细致了解了每位“五保”老人的脾气秉性,家庭背景,针对每位老人的性格特点,遇到问题时因人制宜,巧妙地化解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年1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老人们的屋里温暖如春。但是伙房停电了,不能供暖,导致食堂面不起,蒸出来的馒头有些发黄。中午时分,**还在屋里办公,一位老人手里拿着三四个发黄的馒头气冲冲走到**的办公室,站在门口张口就骂。一头雾水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看到老人冷呵呵的站在冷风第1页共3页里,他想先扶老人进屋取暖,有什么事进屋慢慢说。就在这时,没想到老人把手里的馒头一个个的扔到**的身上、脸上。面对在场的二十多位工作人员和一些老人,**没有发火,他笑着对老人说:大爷,您老消消气,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我们以后会想方设法改正的。然后,他赶紧向工作人员了解了问题所在,眼里噙着泪,强挤出笑容,把馒头发黄的原因耐心的讲给老人听。在场的很多工作人员和“五保”老人都流下了眼泪。有的老人走到**面前来安慰他:高院长,你不要生气,身体要紧啊。**笑着说道:没关系,我就是干这个的,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见此情景,那位兴师问罪的老人,不好意思的悄悄的走了。几年来,**的朋友都劝他别干了,说和“五保”老人打交道干不得,气死、累死也不得好。可**却说:只要真正为老人们付出爱心,相信一切都有回报,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付出爱心,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一次,两次,哪怕三次,四次或许都很简单,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会是那么轻松吗。现如今,所有的“五保”老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逢年过节,有的老人都不愿意和亲人们回家。他们已经把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当作了自己的儿女。有一年春节,一位叫袁凤芹的老人,他的两个侄子来接他回家过年,向**请了十天假。临走时,老人极不情愿,收拾衣物也是慢吞吞的,他向**说道:高院长在这儿过年行吗,在院里和大伙儿一起吃饺子。**说:在这里过年也可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放假,陪老人一起过年。但是,老人的侄子执意不肯,说家里人非常想念,一定要回家过年。然而,在老人走后的第三天,他的侄子们又把他送回来了,侄子对**说道:高院长,我们家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刚刚回到家,就吵着要回来,全家人怎么也做不通他的思想工作,我们都说,这不是你的家吗。可他却说,敬老院才是我的家。听到这里,**泪流满面,没想到他的工作赢得了老人如此高的评价。令**没有想到的是,袁凤芹老人带回来的除了衣物还有好几大包瓜子、花生。袁凤芹老人说:这是我让孩子们炒的,都还热乎着呢,赶紧分给大家伙儿吃吧。说着,捧着一把花生送到了**的手里,**攥着热第2页共3页乎乎的花生,激动地眼泪再次夺眶而出。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