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农村老年教育策略研究【摘要】在我国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不仅要在城市普及,更应向广大的农村延伸,最大限度地扩大城乡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在课程资源、办学模式、资金投入方面有着其他办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针对当今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分析开放大学在广大农村开展老年教育的可行性及优势,探究了开放大学实施农村老年教育的具体策略。【关键词】远程教育;老年教育;农村;开放大学;策略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老年教育上,从国家层面20XX年出台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到实践层面的各类老年教育的兴起,可以说我国的老年教育正在迈向一个新高度。但毋庸置疑的是针对农村的老年教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2007年至20XX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的热点以社区教育、终身教育、老年大学、老龄化、老年人等为主要内容向四周扩散,并且这些关键词是排在前六位的高频关键词,体现了我国近十年老年教育研究的热点内容。[1]可以看出这些老年教育的热点问题并不包含“农村老年教育”;从社会实践层面看我国的老年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中,还没有做到城乡一体全覆盖,农村老年教育需求有待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应有重视。我国是一个有着近8亿农村人口的国家,“20XX年农村与城镇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1%与6.7%。如果假定20XX年普查得到的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变,到2050年农村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高达46.4%,相当于城镇2.1倍,[2]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农村的老年群体能否继续接受适合他们需求的教育将对我国农村的社会稳定、和谐的城镇化建设,以及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提出,发展老年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优化布局、面向基层。在办好第1页共7页现有老年教育的基础上,将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形成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促进老年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这就明确提出,老年教育不光要在城市普及,更应向广大的农村延伸,最大限度地扩大它的城乡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受宜。只是受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老年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城乡老年教育还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大部分乡村老年教育还无从谈起,老年教育覆盖面小,教育渠道狭窄。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改变老年教育的城乡不公平,为了使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力度,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力。当前,农村的老年教育首要的问题是农村老年教育渠道的拓展。高等教育机构、地方政府要以多种渠道办学,以多种形式共同推进农村的老年教育发展。开放大学是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新型高等教育,它开展的远程教育在课程资源、办学模式、资金投入方面有着其他办学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20XX年1月,《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指出,开放大学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广泛开展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和各类培训,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这一指示明确了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教育对象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系统办学特色和远程教育的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服务农村老年教育的新模式,这是开放大学面对的新课题。二、农村老年教育现状1.整个社会对农村老年教育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重视。一方面,从政府和施教一方来看,尽管我国在20XX年已出台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但这不等于基层政府和办学单位也有同样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发展地方经济是当务之急,抓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老年教育可有可无。另一方面,从农村老年群体即受教一方来讲,生存和健康是第一位的诉求,大多数农村的老年...